诡讬
guǐ tuō
  • 拼 音:guǐ tuō
  • 注 音:ㄍㄨㄟˇ ㄊㄨㄛ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诡托 ”。谓假借名义。《晋书·艺术传序》:“然而诡託近於妖妄,迂诞难可根源,法术纷以多端,变态谅非一绪,真虽存矣,伪亦凭焉。”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辨<天禄阁外史>》:“《天禄阁外史》,乃近年 崑山 王逢年 所诡託者, 逢年 特一有笔性浪子耳。”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例如 两浙 地主所使用的方法,把自己的田产诡托(假写在)亲邻佃仆名下,叫作‘铁脚诡寄’。”

  • 基本含义
    形容言辞或行为诡异、难以捉摸。
  • 详细解释
    诡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诡”意为“奇怪、难以捉摸”,“讬”意为“托付、委托”。合在一起,表示言辞或行为异常,难以理解或捉摸透彻。
  •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辞或行为出乎意料、难以预测,有时含有一定的贬义。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行为反常、言辞狡诈,也可以用于形容某种情况或事件的离奇、难以理解。
  • 故事起源
    该成语的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从字面意义上看,“诡讬”中的“诡”和“讬”分别表示奇怪和托付,可以推测出这个成语可能是用来形容人的言辞或行为不可捉摸的特点。
  • 成语结构
    该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洁明了。
  • 例句
    1. 他的言辞诡讬,让人难以理解他的真实意图。2. 这个问题的答案太诡讬了,让人摸不透头脑。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将“诡讬”与“诡异”的发音相近,可以联想到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言辞或行为诡异、难以捉摸。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诡讬”相关的成语或词语,例如“诡计”、“讬词”等,以扩展对于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笑容看起来有点诡讬,让我感到有些害怕。2. 初中生:这个谜题的答案真是太诡讬了,我怎么也想不到。3. 高中生:他的辩论方式总是诡讬,让人无法捉摸他的真实意图。4. 大学生:这个电影的结局实在是太诡讬了,让我完全无法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