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诡
zì guǐ
  • 拼 音:zì guǐ
  • 注 音:ㄗㄧˋ ㄍㄨㄟ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责成自己。《汉书·赵充国传》:“ 羌 靡忘 等自诡必得,请罢屯兵。” 颜师古 注:“诡,责也。”《汉书·京房传》:“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 宋 苏辙 《西掖告词·杨杰知润州》:“尔以冬官属,绩用有闻,而欲自诡以治民,朕不汝违,其究乃心,以底成效,可。”
    (2).自己不同于。 宋 陈亮 《钱叔因墓碣铭》:“余以极论兵事,为一时明公巨卿之所许,而反授以《中庸》、《大学》之旨,余不能识也。而復以古文自诡於时,道德性命之学亦渐开矣。”
    (3).自己诡称。 清 谭嗣同 《治言》:“异端之惑人心,何尝不自记於圣贤;私口之覆邦家,何尝不自诡於忠言。”

  • 基本含义
    自我欺骗或自我蒙蔽
  • 详细解释
    自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自”意为自己,“诡”意为欺骗或蒙蔽。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自我欺骗或自我蒙蔽,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错误或问题,而是选择掩盖或逃避。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不愿意承认,而是选择掩饰或逃避。它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虚伪或自欺欺人的人。
  • 故事起源
    关于自诡的具体故事起源尚不清楚,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
  • 成语结构
    自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自”为形声字,表示自己;“诡”为意符字,表示欺骗。
  • 例句
    1. 他总是自诡自欺,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2. 不要自诡为正直的人,你的行为已经暴露了你的真面目。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自诡”拆分为“自己”和“欺骗”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自己欺骗自己,不愿意面对真相,这样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自诡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自欺欺人”、“自鸣得意”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总是自诡自欺,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中学生:不要自诡为正直的人,你的行为已经暴露了你的真面目。大学生及以上:他的自诡行为让他失去了很多机会,只有正视问题才能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