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
zào dòng
  • 拼 音:zào dòng
  • 注 音:ㄗㄠˋ ㄉㄨㄙ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躁动 zàodòng
    (1) [restless]∶因急躁而行动
    (2) [jumpy]∶不停地跳动
    躁动不安

  • 英文翻译

    1.move restlessly; dysphoria

  • 详细解释

    (1).浮躁好动。《南史·梁新兴王大庄传》:“ 新兴王 大庄 字 仁礼 , 简文 第十三子也,性躁动。”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如此,则内外朝臣各务久於其职,不为苟且之政,兼抑躁动之心。”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且復尽尊酒,躁动非英杰。”
    (2).焦急奔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既而秋决有日,女始皇皇躁动,昼去夕来,无停履。”
    (3).不停地跳动。 毛泽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 基本含义
    形容心情或局势不安定、不平静。
  • 详细解释
    躁动是指心情或局势不安定、不平静的状态。它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内心烦躁、不安宁,也可以形容外部环境或局势的紧张、不稳定。
  • 使用场景
    躁动一词可以用来描述个人情绪的不稳定,比如在考试前紧张不安的学生、等待结果时焦虑的人等。同时,它还可以用来描述社会或政治局势的不稳定,比如社会动荡、政治风云变幻等。
  • 故事起源
    躁动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北山》中的《躁民》一篇。文章描写了一个躁动不安的人群,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和不安。
  • 成语结构
    躁动是一个形容词,由“躁”和“动”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这个地区的局势一直很躁动,人们生活在不安定的环境中。2. 他心情躁动,无法集中精力工作。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燥热”类似的发音来记忆“躁动”一词。同时,可以联想到躁动的人群或不安定的社会局势,来帮助记忆该词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新闻报道、小说或历史书籍,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动荡、政治风云变幻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躁动一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考试前,我感到心情躁动,无法安心复习。2. 初中生:学校里发生了一件事情,导致同学们情绪躁动,无法正常上课。3. 高中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人们的心情躁动,担心未来的发展。4. 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和未来的选择,我感到内心躁动,不知道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