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
hú rén
  • 拼 音:hú rén
  • 注 音:ㄏㄨˊ ㄖ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胡人 húrén
    (1) [Tartars;Mongols]∶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2) [foreigner]∶泛指外国人

  • 英文翻译

    1.the Northern barbarian tribes in ancient China

  • 详细解释

    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隋 唐 时亦特指 中亚 粟特 人。后泛称外国人。《战国策·齐策五》:“昔者 燕 齐 战於 桓 之曲, 燕 不胜,十万之众尽。胡人袭 燕 楼烦 数县,取其牛马。”《淮南子·齐俗训》:“故胡人弹骨, 越 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於信一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 晋 永嘉 中,有 天竺 胡人来渡 江 南。” 唐 岑参 《胡笳歌送颜真卿赴河陇》:“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碧眼胡人吹。” 宋 苏辙 《神水馆寄子瞻兄》诗:“谁将家集过 幽 都,逢见胡人问 大苏 。” 明 何景明 《胡人猎图歌》:“胡人装束身手健,真与此图形貌同。”《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众人到了一箇 波斯 胡人店中坐定。”

  • 基本含义
    指没有文化修养、粗鲁无礼的人。
  • 详细解释
    胡人源自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其文化与汉族有所不同。胡人成语中的“胡”一词并非贬义,而是指代无法理解或接受汉族文化的人。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粗鲁无礼,缺乏教养和修养。
  • 使用场景
    常用于贬义语境,形容一个人的行为粗鲁、无礼、不懂礼貌等。一般用来批评或讽刺某人的行为举止不合适。
  • 故事起源
    胡人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导致了双方的误解和冲突。胡人成语的出现,反映了当时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偏见和歧视。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胡”和“人”。
  • 例句
    1. 他的举止粗鲁无礼,简直是个胡人。2. 别和那个胡人争吵,没必要浪费时间。3. 他的言辞粗俗,完全是个胡人的表现。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胡人”成语的发音和基本含义。胡人的发音与“呼喊”类似,可以想象一个人粗鲁无礼地大声呼喊,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胡人成语的起源和背后的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同时,可以学习其他形容粗鲁无礼的成语,如“鲁莽无礼”、“粗鄙无礼”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懂礼貌,真是个胡人。2. 初中生:那个同学的举止太粗鲁了,简直就是个胡人。3. 高中生:他的言辞粗俗,完全是个胡人的表现。4. 大学生:这个人的行为举止真是太胡人了,完全不懂得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