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盾
xié dùn
  • 拼 音:xié dùn
  • 注 音:ㄒㄧㄝ ˊ ㄉㄨㄣ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盾的或称。《管子·幼官》:“旗物尚黑,兵尚胁盾。” 尹知章 注:“盾或著之於胁,故曰胁盾。”《管子·中匡》:“请薄刑罚,以厚甲兵,於是死罪不杀,刑罪不罚,使以甲兵赎。死罪以犀甲一戟,刑罚以胁盾一戟。”

  • 基本含义
    指用武力或威胁来达到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目的。
  • 详细解释
    胁盾是由“胁”和“盾”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胁指威胁,盾指盾牌。胁盾的基本含义是指用武力或威胁来保护自己或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在面临危险时,通过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保护自己或他人。
  • 使用场景
    胁盾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组织在面临危险时,采取强硬手段来保护自己或他人。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国家在面临外部威胁时,采取强硬立场进行保护。同时,胁盾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面临困境时,采取强硬手段来保护自己或他人。
  • 故事起源
    胁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年》中,原文是:“胁盾以行。”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94年,鲁国宣公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威胁。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宣公采取了威胁和武力的手段,以保护鲁国的利益。后来,这个成语就成为了形容用武力或威胁来保护自己或他人的手段。
  • 成语结构
    胁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胁”是动词,表示威胁;“盾”是名词,表示盾牌。胁盾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 例句
    1. 在国际关系中,有时候需要采取胁盾的立场来保护自己的利益。2. 他用胁盾的方式保护了自己的家人免受伤害。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胁盾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手持一面盾牌,用它来保护自己或他人,同时用威胁的方式来达到保护的目的。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胁盾相关的成语,例如“胁从”、“以权胁侯”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成语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胁盾的方式保护了自己的朋友免受欺凌。2. 初中生:国家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被他国的胁盾所影响。3. 高中生:政府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需要灵活运用胁盾的手段来保护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