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海
hàn hǎi
  • 拼 音:hàn hǎi
  • 注 音:ㄏㄢˋ ㄏㄞ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翰海 hànhǎi
    (1) [Baikal Lake]∶蒙古高原东北的北海。即现在的贝加尔湖
    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2) 亦作“瀚海”
    (3) [Gobi Desert]∶同“瀚海”

  • 详细解释

    古代北海名。《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封 狼居胥山 ,禪於 孤洐 ,登临 翰海 。” 司马贞 索隐引 崔浩 曰:“北海名,羣鸟之所解羽,故云 翰海 。”按, 唐 以前人注释《史记》、《汉书》,皆解作海名。但据今人 岑仲勉 考证,既云“登临”,则是山非海,“翰海”当即今 蒙古 杭爱山 的不同音译。或以为突厥语称高山中的深谷为,略去尾音,可译成“杭海”或“翰海”。后亦用以泛指戈壁滩。参见“ 瀚海 ”。参阅 岑仲勉 《自汉至唐漠北几个地名之考定》、 柴剑虹 《“瀚海”辨》。

  • 基本含义
    形容文采卓越、才情出众的人。
  • 详细解释
    翰海一词源自《论语·子罕篇》,原意是指卓越的文才,后来衍生为指文采出众、才情出众的人。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华横溢,能够在文学或艺术方面有出色的表现。
  • 使用场景
    翰海一词通常用来夸奖一个人的才华出众,可以用来形容文学家、艺术家、作家等具有卓越才华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比如音乐、绘画、演讲等。
  • 故事起源
    翰海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篇》中的一句话:“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其中“与命与仁”一句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是指子罕的文采卓越,能够用言辞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被称为“翰海”。
  • 成语结构
    翰海是一个形容词,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文采卓越、才情出众。
  • 例句
    1. 他的诗歌作品真是翰海之作,令人陶醉。2. 这位画家的作品堪称翰海,每一幅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翰海”与文学、艺术等相关的形象进行联想,比如想象一个文人在海边写作,将他的才华比作翰海,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翰海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文学、艺术相关的成语,如“文采飞扬”、“才华横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真好看,画得像翰海一样美。2. 初中生:他的文章写得很好,真是翰海之才。3. 高中生:她的音乐才华真是翰海,每次演奏都感动了观众。4. 大学生:他的演讲能力很强,真是翰海中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