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器
yìng qì
  • 拼 音:yìng qì
  • 注 音:ㄧㄥˋ ㄑ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佛教语。梵语patra的意译,音译钵多罗。即钵,比丘量腹而食的乞食器。 晋 道恒 《释驳论》:“盖圣人设教,应器投法,受量有限。故化之渐録善心於毫端,忘鄙吝於丘壑。”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下病人於地,卧单席上,以应器置腹上,紵布覆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时大阿罗汉 马胜 执持应器,入城乞食。”《翻译名义集·犍椎道具》:“鉢多罗:此云应器。《发軫》云:应法之器也。”
    (2).合乎才器。 唐 骆宾王 《上司列太常伯启》:“举材应器,与士无私。”

  • 基本含义
    指能够胜任某项任务或担任某个职务。
  • 详细解释
    成语“应器”由“应”和“器”两个词组成。“应”表示适应、胜任,而“器”表示能力、才干。结合起来,“应器”意味着能够胜任某项任务或担任某个职务。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具备适应能力强、才干出众,能够胜任各种工作或职务的情况。可以用来夸奖某人在工作或学习中的能力。
  • 故事起源
    关于成语“应器”的故事并不是很明确,但它的含义源自中国古代对于人才的重视。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适应能力强、才干出众,才能够胜任重要的职务。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名词“应”和名词“器”组成。
  • 例句
    1. 他在公司工作多年,表现出色,完全应器。2. 这位年轻的经理才华横溢,非常应器。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应器”类比为一个装满各种工具的工具箱。只有具备适应能力强、才干出众的人才能够打开这个工具箱,胜任各种工作或职务。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才、能力相关的成语,如“才高八斗”、“一技之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是班里的好学生,我觉得我应器。2. 初中生:我在班级组织的活动中担任了重要角色,证明我应器。3. 高中生:我在学校的科研项目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显示我应器。4. 大学生:我在实习期间展现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公司认可我应器。5. 成年人:我在工作中展现出了领导才能,被提拔为部门经理,这说明我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