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含义
- 指心思不在,难以安心留在一个地方。
-
- 详细解释
- 成语“心去难留”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心”、“去”、“难”、“留”。其中,“心”指内心、思想;“去”表示离开;“难”表示困难、不容易;“留”表示停留、保留。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心思不在,难以安心留在一个地方,常常心不在焉,无法集中精力。
-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心思不在,无法专心做事情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学生上课时心不在焉,无法集中注意力;也可以用来形容工作时心思不在,无法全神贯注。
-
- 故事起源
- 成语“心去难留”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贪泉善贾》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贪泉的人,他贪图享乐,心思不在家庭生活上,最终导致了家庭的破裂。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专心致志,不要让心思随意飘荡,否则会失去珍贵的东西。
-
- 成语结构
- 心去难留的结构是主谓宾的形式,其中,“心”是主语,表示人的内心;“去”是谓语,表示离开;“难留”是宾语,表示难以停留。
-
- 例句
- 1. 他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心去难留。2. 她工作时总是分心,心思难留。3. 孩子们对这个玩具已经失去了兴趣,心去难留。
-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心去难留”与一个人在不同地方停留的心思想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的心思像一只小鸟一样,飞来飞去,无法停留在一个地方,表示这个人心思不在,无法集中注意力。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集中注意力相关的成语,如“心不在焉”、“心猿意马”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做作业时,总是心不在焉,心去难留。2. 初中生:考试时,如果心思不在,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心去难留。3. 高中生: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我常常心猿意马,心去难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