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拼音:fù gǔ gōu shàn
概述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其间有腹壁下动脉。根据疝环与此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从该动脉外侧突出来的为斜疝;从该动脉内侧面突出的是直疝。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发病率以腹股沟斜疝占绝大多数。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从腰椎旁逐渐下降,经过腹股沟内环处将腹膜向前推移形成鞘突,然后睾丸与其前方的鞘突一并降入阴囊。正常时,婴儿生长不久,鞘突腔即自行萎缩闭锁成为一条索状组织。如果鞘突腔不闭合或闭锁不全,则鞘突与腹腔相通,遇有小儿啼哭等腹内压增加因素的作用,腹腔器官即可滑入其中,形成先天性斜疝。由于此部肌肉薄弱、收综力差、遇腹内太骤增,如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长期站立、从事重体务劳动等原因,腹内器官可由松弛的深环(内环)经腹股沟管突出体表而成斜疝,称为后天性斜疝。腹股沟斜疝,多为右侧,也可两侧发病,一般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仅在腹股沟区出现一个梨形或椭圆形包块,可有坠胀感觉,随后包块经常反复出现。当成人长久站立、行走或体力劳动,儿童玩耍腹内压增高时,包块出现;休息或平卧后腹内压降低时包块又消失。病程较长时包块往往可以坠入同侧阴囊内。一般包块容易用手托回腹腔内而消失,还纳时可听到或感觉到咕噜声,这种疝又称为"易复性疝"。少数患者可形成巨大疝且疝内容物难以还纳入腹腔者可称为"难复性疝"。当疝块被嵌、勒、卡住而完全不能还纳,伴有明显疼痛者则称为"嵌顿疝",这种疝危害性不在于疝本身,而在于引起严重的肠梗阻,如果长时间嵌顿则可导致疝内容物的肠管发生坏死,形成所谓"绞窄性疝",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腹股沟直疝好发于男性老年人,该部位无先天性潜在通道而系组织薄弱的缘故。其包块呈球形,不进入同侧阴囊,由于疝块基底部宽,一般很少发生嵌顿。
腹股沟疝的治疗,1岁的婴儿可用疝带压迫6个月,随肌肉渐增强有可能治愈。难以耐受手术的年老体弱者可佩疝带,其他患者原则上均应采取手术治疗。因为手术可以修补腹股沟区使腹股沟疝获得根治,一般复发者较少(儿童复发率稍高)。以易复性疝应选择适当时期进行手术,对难复性疝则应限制在短期内手术,对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必须采取急诊手术治疗,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