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讬
zhì tuō
  • 拼 音:zhì tuō
  • 注 音:ㄓㄧˋ ㄊㄨㄛ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犹寄兴。 南朝 梁 沉约 《与约法师书》:“ 周中书 风趣高奇,志託夷远。”

  • 基本含义
    志向高远,有抱负。
  • 详细解释
    志讬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志”指的是人的志向、抱负,而“讬”则是古代一种表示请求、托付的方式。志讬表示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并且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 使用场景
    志讬常用于形容有远大抱负的人,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追求自己的目标。在工作场合,可以用来形容有志向、有抱负的员工。在教育领域,可以用来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梦想。
  • 故事起源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孟子曾经去拜访荀卿,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抱负。孟子向荀卿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希望荀卿能够托付自己的志向。荀卿听后非常赞赏孟子的抱负,并表示愿意支持他。这个故事成为了志讬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志讬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志”是主语,表示人的志向;“讬”是动词,表示请求、托付的行为。
  • 例句
    1. 他年轻时就立下志讬,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2. 这个项目需要有志讬的人一同合作,共同实现目标。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志讬”这个成语与“志向”和“托付”这两个词相关联,通过理解其意义和背后的故事来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孟子和荀卿的故事,以及其他与志向和抱负相关的成语,如“志存高远”、“志同道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有志讬,将来要成为一名医生,帮助更多的人。2. 初中生:我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志讬,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3. 高中生:我想告诉大家,追求自己的志讬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