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诰
zǐ gào
  • 拼 音:zǐ gào
  • 注 音:ㄗㄧˇ ㄍㄠ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指诏书。古时诏书盛以锦囊,以紫泥封口,上面盖印,故称。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紫誥仍兼綰,黄麻似六经。” 明 沉璟 《义侠记·廷议》:“权守着緑林青嶂,远盼着紫誥金章。” 清 钱谦益 《喜复官诰赠内》诗:“我褫緋衣缘底罪,君还紫誥有何功?”

  • 基本含义
    紫色的诏书,泛指皇帝的诏书,借指上级的命令或指示。
  • 详细解释
    紫诰是古代皇帝下达命令的一种方式,以紫色的诏书表示尊贵和权威。因此,紫诰在成语中引申为上级的命令或指示。它通常用来形容权威或重要人物的命令,具有强烈的约束力和不可违背的意味。
  • 使用场景
    紫诰常用于形容权威人士发出的命令或指示,强调其不容违背的性质。可以用于描述领导的决定、上级的指示、法律法规等。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紫诰也可以用来形容重要文件、公告或重要人物的命令。
  • 故事起源
    紫诰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曾经收到刘邦派来的一封诏书,诏书上写着“封为楚王”,这是刘邦赐予项羽的称号。这封诏书是用紫色的绸缎制成的,因此被称为紫诰。这个故事成为紫诰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 例句
    1. 领导发来的紫诰,我们必须遵守执行。2. 这份文件是上级下达的紫诰,我们不能有丝毫差错。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紫诰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古代官员,收到了一封紫色的诏书,代表着皇帝的命令和权威。将这个形象与紫诰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了解古代皇帝下达命令的方式和仪式,以及诏书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发下的紫诰,我们一定要按时完成作业。2. 初中生:校长发出的紫诰,要求我们参加学校的志愿活动。3. 高中生:政府发布的紫诰,要求大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4. 大学生:导师下达的紫诰,要求我们按时完成科研任务。5. 成年人:公司领导发布的紫诰,要求大家加班加点完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