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貉
hú mò
  • 拼 音:hú mò
  • 注 音:ㄏㄨˊ ㄇㄛ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狐狢 ”。1.兽名。狐与貉。 汉 刘向 《说苑·谈丛》:“猿猴失木,禽於狐貉者,非其处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侣狐貉於草泽之中,偶猿猱於林麓之间。” 清 孙枝蔚 《行路诗》:“老客纵归情异昨,引领首丘愧狐貉。”
    (2).指狐、貉的毛皮制成的皮衣。《论语·子罕》:“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 由 也与?” 朱熹 集注:“以狐貉之皮为裘,衣之贵者。” 汉 王褒 《圣主得坚臣颂》:“袭狐狢之煖者,不忧至寒之凄愴。” 清 孙枝蔚 《和希韩鱼字》:“客半衣狐貉,吾尝慙蠧鱼。”

  • 基本含义
    指狡猾狠毒的人。
  • 详细解释
    狐貉是由狐狸和貉两种动物组成,狡猾狠毒。用来形容人心狡诈、狠毒阴险的人。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那些心机深重、阴险狡猾的人。可以用来指那些利用聪明才智来欺骗他人、达到自己目的的人。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狐狸与貉》,故事中的狐狸和貉都是聪明而狡猾的动物,它们利用奸诈手段欺骗其他动物,最终都受到了惩罚。这个故事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心机深重的人,后来演化成了成语“狐貉”。
  • 成语结构
    狐貉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两个单独的词语组成。
  • 例句
    1. 他总是耍手段,真是个狐貉。2. 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善,实际上是个狐貉。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狐狸和貉两种动物的形象与狡猾狠毒的人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狡猾的人化身为狐狸和貉,用心机欺骗他人。
  • 延伸学习
    了解其他与狡猾、狠毒等相关的成语,如狐假虎威、狼心狗肺等,可以帮助扩展对这类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同学总是偷偷在考试时抄袭,他真是个狐貉。2. 初中生:她表面上对大家很友善,但私底下却对别人说坏话,真是个狐貉。3. 高中生: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真是个狐貉。4. 大学生:那个政客利用自己的权力来谋取私利,真是个狐貉。5. 成年人: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正直,实际上却心机深重,真是一群狐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