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渖
yú shěn
  • 拼 音:yú shěn
  • 注 音:ㄧㄩˊ ㄕㄣ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遗留的墨汁。指著述。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上》:“必鳃鳃然刻舟胶柱,欲如太古之老死不相往来,则 庄 列 之寓言,佛 老 之餘瀋:絶圣弃智,剖斗折衡。”

  • 基本含义
    指人物形象或文章的风采、气度。
  • 详细解释
    余渖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物或文章的风采、气度。它源自唐代杜牧的《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其中“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句中的“白发渔樵”即指作者自己,表达了作者沧桑岁月中依然保持着风采和气度的意思。后来,“白发渔樵”被化简为“渔樵”,再简化为“渖”,最后成为“余渖”。
  • 使用场景
    余渖一词多用于文学创作、文艺评论以及形容人物或文章的优雅、高尚之处。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气质、涵养、才情或作品的风格、格调等。
  • 故事起源
    余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杜牧的《秋夕》诗,其中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句被化简为“渔樵”,再简化为“渖”,最终演变成为“余渖”。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其中形容词为“余渖”。
  • 例句
    1. 他的举止优雅、谈吐风趣,真是一位余渖的绅士。2. 这篇文章的文字流畅,气度不凡,堪称余渖之作。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杜牧的《秋夕》诗的联系来记忆余渖的含义。想象一个白发渔樵坐在江边,静静欣赏着秋月和春风的景色,他的风采和气度令人肃然起敬,这就是余渖。
  • 延伸学习
    1. 深入了解杜牧和他的作品,特别是《秋夕》诗。2. 学习其他形容人物或文章风采、气度的成语,如“风度翩翩”、“气度不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像杜牧的白发渔樵一样,保持余渖的风采。2. 初中生:他的演讲非常出色,展现了余渖的气质和才华。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思想深刻,用词精准,是一篇余渖之作。4. 大学生:他的优雅举止和卓越才华使他成为一位余渖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