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庸
yōng yōng
  • 拼 音:yōng yōng
  • 注 音:ㄩㄥ ㄩㄥ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任用应受任用的人。《书·康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 孔 传:“用可用,敬可敬,刑可刑,明此道以示民。”
    (2).酬功。《荀子·大略》:“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 杨倞 注:“庸,功也。庸庸、劳劳,谓称其功劳,以报有功劳者。”
    (3).昏庸;平庸。 汉 王充 《论衡·自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上知犹其若此,而况庸庸者哉!”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得十五首》之十一:“寿短苦心长,必绪每不竟。岂徒庸庸流,賫志有贤圣。”
    (4).微小貌。《汉书·梅福传》:“毋若火,始庸庸。” 颜师古 注:“庸庸,微小貌也。”
    (5).发怒貌。 宋 无名氏 《梅妃传》:“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
    (6).融洽貌。 宋 陈师道 《李夫人墓铭》:“娣姒之间,庸庸坦坦,不愧以长,覆护其短。”

  • 基本含义
    形容人平庸、平凡,没有特别的才能或成就。
  • 详细解释
    庸庸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平凡、普通,没有特别的才能或成就。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意义,暗示着这个人缺乏进取心或懒散。庸庸也可以形容事物平庸、平凡,没有特别的特点或价值。
  • 使用场景
    庸庸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能力、才华或成就水平较低,缺乏进取心,没有特别出众的表现。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平庸、平凡,缺乏特色或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庸庸来形容一些平庸的工作、表演或成绩。
  • 故事起源
    庸庸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故事中,平原君虞卿是楚国的一位宰相,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庸庸之辈,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才能。虞卿的兄弟虞仲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楚国政治上有很大的影响力。虞卿对自己的平庸感到非常自卑,他常常抱怨自己没有才能,没有办法像虞仲一样有所作为。这个故事中的庸庸一词由此而来。
  • 成语结构
    庸庸是一个重叠结构的成语,由两个相同的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一直过着庸庸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才能。2. 这个作品太庸庸了,没有什么独特之处。3. 我不想过庸庸碌碌的生活,我要追求自己的梦想。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勇勇”这个成语进行对比来记忆庸庸这个成语。庸庸与勇勇正好相反,庸庸形容一个人平庸、普通,而勇勇形容一个人勇敢、有胆识。通过对比记忆,可以帮助记忆庸庸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庸庸相关的成语,如“庸人自扰”、“庸中佼佼”等。同时,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人才能或成就的成语,如“卓越非凡”、“出类拔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成绩很庸庸,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科目。2. 初中生:她虽然很庸庸,但是她的努力不容忽视。3. 高中生:他的才能被认为是庸庸之辈,无法与其他同龄人相比。4. 大学生:在职场上,庸庸之辈很难获得重要的晋升机会。5. 成年人:他一直过着庸庸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