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德
zhāo dé
  • 拼 音:zhāo dé
  • 注 音:ㄓㄠ ㄉㄜ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明德;美德。《国语·郑语》:“唯 荆 实有昭德,若 周 衰,其必兴矣。”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天有昭德,宝鼎自至。”
    (2).宣扬美德。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鏤山岳,雕篆素,昭德垂勋,可谓多矣。”《清史稿·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传》:“抑有请者,垂謨昭德,莫先於史。”
    (3). 汉 代雅舞名。 汉 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见《汉书·礼乐志》。又 五代 后晋 天福 五年,诏有司复修正至朝会二舞之制,以文舞为《昭德》之舞,武舞为《成功》之舞。见《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晋昭德成功舞歌》引《唐馀录》。

  • 基本含义
    昭扬德行,展示美好品德。
  • 详细解释
    昭德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昭”和“德”。其中,“昭”意为昭扬、展示,表示公开宣扬;“德”指美好的品德和道德。昭德的含义是公开展示美好的品德和道德,鼓励人们发扬光大美德。
  • 使用场景
    昭德常用于形容人们积极向上、品德高尚、行为正直的表现。可以用来表扬他人的美德,鼓励人们追求美好品德,也可以用来自勉,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行为和品德。
  • 故事起源
    《庄子·秋水》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鸟在樊笼中唱歌,引来了其他鸟群的称赞。这只鸟表示自己只是遵循本性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管是处于何种环境,都要秉持真实的品德和本性,昭扬美好的品德。
  • 成语结构
    昭德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昭”和宾语“德”组成。
  • 例句
    1. 他一直秉持着昭德的精神,为人处事一直都非常正直。2. 这位老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昭德于众人。3. 他的言行举止都体现出昭德的品质。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昭德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处,高举着一面鲜艳的旗帜,上面写着“昭德”两个字,向众人展示自己的美好品德。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昭德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意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美德和品德相关的成语,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高望重”等。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美德标准。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和寓言,了解更多关于美德和道德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同学帮助别人捡起了掉在地上的书,老师夸奖他昭德的行为。2. 小学生:小红同学每天都会主动帮助老师整理教室,她是一个昭德的好孩子。3. 初中生:李明同学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活动,为老人们提供帮助,展现了昭德的精神。4. 高中生:王华同学在考试中发现同学作弊,他选择了举报,体现了昭德的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