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充耳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xiù shǒu chōng ěr ㄒㄧㄨˋ ㄕㄡˇ ㄔㄨㄙ ㄦˇ

    袖手充耳 

    谓不闻不问。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江上议款》:“中有从旁解纷者,既不能誓师讨贼,视其力之所能为,则当袖手充耳,姑听命于发踪指示之人。”

  • 基本含义
    指对问题或困难置之不理,不闻不问。
  • 详细解释
    成语“袖手充耳”由“袖手”和“充耳”两个词组成。其中,“袖手”表示将手放在袖子里,不去做事或干预问题;“充耳”表示把耳朵堵住,不去听问题或困难的声音。结合在一起,表示对问题或困难置之不理,不闻不问。
  • 使用场景
    用于形容对重要问题的漠视、对困难的逃避或对他人的冷漠态度。
  •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这位官员在面对民众的诉求和问题时,总是将手放在袖子里,装作不听不问的样子。因此,人们就用“袖手充耳”来形容他对问题的漠视态度。
  • 成语结构
    主语+袖手+充耳
  • 例句
    1. 他面对困难时总是袖手充耳,从不愿意解决问题。2. 领导对这个重要的提案袖手充耳,让人感到非常失望。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将手放在袖子里,并用双手捂住耳朵,表示对问题的漠视和逃避。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漠视、逃避相关的成语,如“置若罔闻”、“视而不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考试不好,却袖手充耳,不去听老师的建议。2. 初中生:面对班级的问题,他总是袖手充耳,不愿意参与解决。3. 高中生:政府对环境问题袖手充耳,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4. 大学生:在社会中,我们不能袖手充耳,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