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
zhì yuàn
  • 拼 音:zhì yuàn
  • 注 音:ㄓㄧˋ ㄧㄨ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志愿 zhìyuàn
    (1) [aspiration]∶志气与心愿
    他的志愿是当个教师
    (2) [volunteer]∶自告奋勇;甘愿
    志愿提供情况

  • 近义词

    意愿、自愿、抱负、理想、渴望、希望、心愿、欲望、愿望、志气、意向、志向、梦想

  • 英文翻译

    1.(志向和愿望) aspiration; wish; ideal
    2.(自愿) do sth. of one's own free will; volunteer; voluntarily

  • 详细解释

    (1).志向和愿望。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説平生,浊酒一盃,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唐 杜甫 《写怀》诗之二:“古者三皇前,满腹志愿毕。” 清 李渔 《比目鱼·决计》:“知道此女出身虽贱,志愿颇高。” 巴金 《家》十二:“只要使弟妹们长大,好好地做人,替爹妈争口气,我一生的志愿也就实现了。”
    (2).期望,愿意。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 郭曙 与家僕数十人,於苑中猎射。闻蹕,伏謁道左。上宣劳之。志愿翊从,上许之。”

  • 基本含义
    指自愿、主动地做某事,表达出积极、热情、无私的精神。
  • 详细解释
    志愿是指自愿、主动地从事某项活动或承担某种责任。它强调个人的自愿和主动性,表达了积极、热情和无私的精神。志愿活动通常是为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或推动某项事业的发展而进行的,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
  • 使用场景
    志愿这个词语常用于描述参与志愿活动的人,也可用于鼓励他人自愿参与某项事业、服务社会。在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慈善事业、环保行动等场合中,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志愿者通过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故事起源
    志愿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志愿者常常是一些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他们自愿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他人,推动社会的进步。志愿这个词语的使用和传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个人责任和社会义务的重视。
  • 成语结构
    志愿是一个双音节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每个周末都去当志愿者,为社区的老人们提供帮助。2. 她是一名热心的志愿者,经常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志愿这个词语:1. 关联记忆:将志愿与积极、热情、无私的精神联系起来,想象自己主动参与志愿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场景。2. 动态记忆:将志愿这个词语与实际的志愿活动联系起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的亲身经历来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和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志愿活动的种类和意义,学习志愿者的精神和价值观,以及志愿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 初中生:他们组织了一次志愿者活动,大家都积极参与了。3. 高中生:我计划利用假期参加一些志愿者项目,为社会做出贡献。4. 大学生: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希望能为社区的老人们提供更多的帮助。5. 成年人:我每个周末都会参加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