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井
yī jǐng
  • 拼 音:yī jǐng
  • 注 音:ㄧ ㄐㄧㄥ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古代井田制的一种单位。以九百亩为一井。《国语·鲁语下》:“有军旅之出则徵之,无则已。其岁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不是过也。”《韩诗外传》卷四:“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亩。”《汉书·食货志》:“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朱子语类》卷一一○:“ 淮 上屯田须与画成一井,中为公田。”
    (2).一口水井;一眼泉水。 北齐 刘昼 《新论·类感》:“龙举一井,而云弥九天;虎啸一谷,而风扇万里。”《魏书·高祐传》:“又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之外,共造一井,以供行客。” 唐 姚合 《咏盆池》诗:“莫惊池里寻常满,一井清泉是上源。”《朱子语类》卷十五:“且如赤子入井,一井如彼深峻,入者必死。”
    (3).一个市井;一座市镇。《诗·陈风·东门之枌序》“歌舞於市井” 唐 孔颖达 疏:“古者二十亩为一井,因为市交易,故称市井。”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人住邑中必须饮水,因此邑必有井……所以一邑也得称一井。”

  • 基本含义
    指一口井,表示极少、极少量的事物。
  • 详细解释
    成语“一井”源于《左传·昭公二十四年》:“犹有一井,其水可胜饮乎?”意为一口井的水也只能勉强满足喝水的需求,形容极少的量。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极少、极少量的事物,强调数量之少。
  • 故事起源
    根据《左传·昭公二十四年》的记载,昭公问鲁国的孔子:“犹有一井,其水可胜饮乎?”孔子回答:“不可。”这个故事意在表达昭公问孔子一个问题,孔子的回答强调了水的数量之少。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一”和“井”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这个任务的难度非常大,我们只能从一井之水中取水。2. 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但只能算是一井之水,不足以比拟大海。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一井”与“一口井”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口井中的水非常少,帮助记忆它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了解其他与“一井”相似的成语,如“一缕香烟”、“一线希望”等,来扩展对“一井”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的狗狗只有一井之水般的食物。2. 初中生:这本书的内容很少,只是一井之水。3. 高中生:这个城市的图书馆藏书很有限,只是一井之水。希望这份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一井”这个成语。祝学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