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
yàn háng
  • 拼 音:yàn háng
  • 注 音:ㄧㄢˋ ㄏ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雁行 yànháng
    (1) [goose fly in formation]∶飞雁的行列
    (2) [out in order]∶并行或走在前头。引申为有次序的排列,借指兄弟
    两骖雁行。——《诗·郑风·大叔于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 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晋书·王羲之传》
    雁行有序。——丘迟《与陈伯之书》

  • 英文翻译

    1.echelon

  • 详细解释

    亦作“鴈行”。1.飞雁的行列。 南朝 梁简文帝 《杂句从军行》:“邐迤观鹅翼,参差睹雁行。” 唐 卢纶 《春夜对月见寄》诗:“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 宋 王安石 《寄晁同年》诗:“日摧花蕊急,云避雁行高。” 元 郝经 《后听角行》诗:“霜天裂却浮云散,鴈行断尽疏星接。”
    (2).形容排列整齐而有次序。《梁书·陈伯之传》:“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 唐 李商隐 《昨日》诗:“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絃柱雁行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氏》:“早起,命驾至母家,严妆子女,载与俱归。入门,令雁行立。” 瞿秋白 《文艺杂著·那个城》:“黄昏已经畏缩,赶紧拥抱一切城头塔顶,雁行的房屋,拥抱在自己的怀里。”
    (3).指朝廷上的排班。《南史·张缅传》:“殿中郎缺,帝谓 徐勉 曰:‘此曹旧用文学,且雁行之首,宜详择其人。’ 勉 举 缅 充选。”
    (4).阵名。横列展开,似飞雁的行列,故名。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雁行者,所以触侧应□﹝也﹞。”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
    (5).同列;同等。《梁书·侯景传》:“但尊王平昔见与,比肩共奬帝室,虽形势参差,寒暑小异,丞相司徒,雁行而已。”《隶释·石经论语残碑》 宋 洪适 释:“予详玩遗字,《公羊》、《诗》、《书》、《仪礼》又在《论语》上, 刘宽 碑阴, 王曜 题名,则《公羊》、《诗》、《书》之雁行也。”一本作“鴈行”。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且《诗》《书》相匹,其説旧矣。至以曲代史,而与诗雁行,未之前闻。”
    (6).居前的行列。雁,通“ 颜 ”。《韩非子·存韩》:“先时五诸侯共伐 秦 , 韩 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嚮 秦 军於 关 下矣。”《通雅·释诂》:“雁行,犹颜行……前行曰颜,通作雁。《韩非子》‘先为雁行以嚮 秦 军’,《战国·韩策》‘ 韩 ,居为隐蔽,出为雁行’,《燕策》‘使弱 燕 雁行’,《晋·王羲之传》‘我书比 钟繇 当抗行,比 张芝 犹当雁行’,皆谓颜行也。本借用,后又为之解曰:雁飞大者居前,故世习称雁行。而不知用颜行。”
    亦作“鴈行”。1.侧身而进。形容恭谨。《庄子·天道》:“ 士成綺 雁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若何?’”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侧身貌。” 汉 桓宽 《盐铁论·世务》:“上下交让,道路鴈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私造假印案》:“伺大员谈笑会饮时,将稿文雁行斜进。”
    (2).《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 陈澔 集说:“父之齿,兄之齿,谓其人年与父等,或与兄等也。随行,随其后也;鴈行,并行而稍后也。”后因以比喻兄弟。 唐 钱起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诗:“采兰花萼聚,就日雁行联。” 明 张煌言 《祭四叔文》:“叔父雁行有四人,吾父居长。”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附兰省和韵》:“但惜雁行千里隔,不同绕膝学儿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结罗帕,烟花雁行;逢令节,齐鬭新妆。”

  • 基本含义
    指一列像雁一样排列的人或物。
  • 详细解释
    雁行是由几只雁鸟排成一列的姿势,形象地描述了人或物排列整齐、有序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物有条不紊地依次前进或排列,展现出一种整齐、有力的气势。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团队、部队、队伍等有组织的集体行动,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排列有序,井然有序的情景。
  • 故事起源
    成语“雁行”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一年》中:“晋人救之,雁行而进。”故事中的晋国人以雁行的方式前进,形成了有力的队伍,展现出了团结一致的力量。从此,雁行成为了形容有组织、有序行进的象征。
  • 成语结构
    雁行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队伍整齐地雁行前进,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2. 这些书架雁行排列,整齐美观。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雁飞行的形象联系来记忆“雁行”这个成语。想象一群雁鸟依次排列在空中,整齐地向同一个方向前进,形成一个有序的队伍,这样就能很好地记住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鹤立鸡群”、“狼吞虎咽”等,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操场上排成雁行队伍,向前跑去。2. 初中生: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博物馆,我们排成雁行,有序地进入。3. 高中生:学校组织我们参加志愿者活动,我们雁行前进,给老人们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