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命
yìng mìng
  • 拼 音:yìng mìng
  • 注 音:ㄧㄥˋ ㄇㄧㄥ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从命,遵命。《后汉书·董卓传》:“前 温 出屯 美阳 ,令 卓 与 边章 等战无功, 温 召又不时应命,既到而辞对不逊。”《南史·虞荔传》:“及 文帝 平 彪 , 武帝 及 文帝 并书招之,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妇顰蹙曰:‘此即不敢应命。’” 李一氓 《重读总司令的诗》:“我们只得应命去陪他吃午饭。”
    (2).应付命令。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薛伟》:“渔人 赵干 藏巨鲤,以小者应命。 裴 怒鞭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杨大年 每欲作文,每盈一幅,则命门人传録,门人疲於应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伪画致祸》:“时传闻《清明上河图》手卷……即命 汤 善价求市,既不可得,遂属 苏 人 黄彪 摹真本应命。”

  • 基本含义
    顺从命运或接受命令
  • 详细解释
    应命是一个表示顺从命运或接受命令的成语。它强调了人们应该顺应命运的安排,不轻易抗拒或逆反。这个成语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观,强调了对命运的尊重和顺从。
  • 使用场景
    应命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接受自己的命运或接受他人的命令,不轻易抗拒或逆反。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表达人们应该顺从命运、顺从上级领导或顺从规则的态度。
  • 故事起源
    关于应命的故事并不多见,但这个成语的含义在中国文化中却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强调顺从命运和顺从权威的价值观,这也反映在了许多成语当中。
  • 成语结构
    应命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应”和“命”。
  • 例句
    1. 他能够应命,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学会应命,不轻易放弃。
  •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应命”的方法可以通过将“应”字与“命”字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接受命令时,顺从地应答:“应命”。
  • 延伸学习
    学习更多相关的成语,例如“命运”,“顺从”,可以帮助加深对“应命”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会应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应命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应该学会应命,不轻易放弃努力。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们要学会应命,接受上级领导的安排。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应命,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