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曹
yí cáo
  • 拼 音:yí cáo
  • 注 音:ㄧˊ ㄘㄠ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官名。掌礼乐制度。始置于 三国 魏 , 晋 沿之。 南朝 时为祠部属官。 北魏 为仪曹尚书, 北齐 仪曹属殿中尚书。 隋 置礼部,兼代前代祠部、仪曹之职。 炀帝 时改礼部员外郎为仪曹郎, 唐 初又改仪曹郎为礼部员外郎。参阅《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
    (2). 唐 以后礼部郎官的别称。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比参密命,弘益既多,乃贰仪曹,升擢惟允。” 宋 陆游 《跋<出疆行程>》:“予在仪曹,与之同廊。” 明 李东阳 《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之三:“ 瀛洲 无地不登仙,吏省仪曹次第迁。”
    (3).用以泛称地方上掌管礼仪的属官。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四:“ 高公轩 者, 宣仁 之疎族也。 政和 末,为 沧州 仪曹。”

  • 基本含义
    指官吏、仪仗队伍等行列排列整齐的场面。
  • 详细解释
    仪曹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仪”指仪态端庄,整齐划一,“曹”指一队人或物排列整齐。这个成语形容人或物的行列整齐,仪态端庄,给人以庄重的感觉。
  • 使用场景
    仪曹一词多用于形容官吏队伍、仪仗队等整齐划一、庄重肃穆的场面。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仪容仪表整齐,仪态庄重。
  • 故事起源
    《左传·隐公元年》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鲁国的隐公出行时,有一位名叫仪曹的官员负责整理车马行列,使之整齐划一。后来,人们就用“仪曹”来形容整齐划一的场面。
  • 成语结构
    名词+名词
  • 例句
    1. 仪曹整齐划一,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2. 在国际大赛上,中国队的仪曹队伍举世闻名。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仪曹”这个成语联想成一群整齐排列的官员或仪仗队伍,他们仪态端庄,庄重肃穆。可以通过想象这个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仪态、庄重相关的成语,如“仪态万方”、“庄重肃穆”等,来扩展词汇量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带领我们队伍走进了仪曹,大家都很整齐。2. 初中生: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仪曹队伍整齐划一,很庄重肃穆。3. 高中生:参观官方机构时,看到了一支仪曹队伍,他们的仪容仪表非常端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