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庭评选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日前,北京五好家庭更名为“和谐家庭”,该市妇联和社科院推出“北京市和谐家庭指标体系”,其中城区版“和谐家庭”标准包括家庭主要成员经常上网等,引起网友争议。和谐家居生活颜色也很关键,家居装修中,什么样的颜色是你的最爱?蓝色,是一种令人产生遐想的色彩,黑白配的房间很有现代感,是一些时尚人士的首选,粉红色,大量使用容易使人心情烦躁……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潮人们如何避开用色禁忌,装点出“好色”小家的。

    “首都五好文明家庭”已更名为“首都和谐家庭”。城区版和谐家庭标准包括:家庭主要成员经常上网;家庭藏书量在300册以上;订阅报刊不少于1份;家庭人均每月用水量不超过8吨。(2月2日《北京晨报 》)

    据了解,和谐家庭每两年评选一次,一次评选200个家庭。可见竞争之激烈,因此,制订一些硬指标相当必要,但家庭成员常上网这个指标,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家庭成员常上网与“和谐”究竟是什么关系?

    如何判断家庭成员经常上网?这恐怕是个难题,只要家庭安装了宽带,即可认定是有上网,而经常上网恐怕只能由着家庭成员“自说自话”。而所谓的“经常上网”如何认定?一天上网多长时间才算是“经常上网”?而如果家庭成员经常上网,只不过是找“小三”聊天,或是看黄色网站,这样的家庭难道是和谐的?更重要的是,经常上网,未必就是好事,如果家庭成员经常上网,那网下交流肯定少了,如果家庭成员一人一部电脑,各玩各的,根本就谈不上是和谐家庭。经常上网的坏处更是明显。上网的时间过长,会得颈椎病、鼠标手等疾病,这将要列入职业病了。还要有人家经常上网吗?从科学的角度看,老人和孩子是不适宜经常上网的,小孩子会耽误功课,而老人的眼睛更是挺不住,如果为了和谐家庭而被迫经常上网,这不是在为难别人吗?

    当然,和谐家庭标准的硬伤还有不少,有网友问,“家庭藏书量在300册以上”=小儿书算吗?“家庭成员常上网”=上网找小三聊天算吗?……网友们的话固然是调侃,但却是在提醒相关部门,在制订标准时,要深入群众,事先多听听群众的意见,然后再制订,这样的标准才是切合实际的,也具操作性,且更能评出真正的和谐家庭,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如果评上的和谐家庭,反而是最不和谐的,这显然有违初衷。

    一言蔽之,“家庭成员常上网”是最不和谐的指标,应该先取消这个荒唐的指标。

  • 基本含义
    指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共同生活的家庭。
  • 详细解释
    和谐家庭评选是一个形象化的说法,用于形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尊重和支持。在一个和谐家庭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理解和包容,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环境。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在家庭教育、家庭关系和社会活动等方面使用。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和谐的家庭,也可以用来鼓励人们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故事起源,它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和谐家庭的概念而来的。
  • 成语结构
    和谐家庭评选是由三个词组成的,分别是“和谐”、“家庭”和“评选”。
  • 例句
    1. 他们一家人总是和谐家庭评选的最佳候选人。2. 她的父母经常为了保持家庭的和谐而努力工作。3. 和谐家庭评选的目标是鼓励人们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和谐家庭评选”成语的意思,例如,想象一个家庭成员们在一起开会评选最和谐的家庭,或者将这个成语与自己的家庭经历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以及如何处理家庭冲突和解决问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是一个和谐家庭,爸爸妈妈总是一起帮我做作业。2. 初中生:我觉得和谐家庭评选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可以鼓励家庭成员更好地相处。3. 高中生:在一个和谐家庭中长大,我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这对我以后的人际关系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