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保
dì bǎo
  • 拼 音:dì bǎo
  • 注 音:ㄉㄧˋ ㄅㄠˇ
  • 繁体字:
提交资料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清朝和民国初年在地方上为官府办差,压迫人民的人。
    [构成]
    偏正式:地(保
    [例句]
    地保很坏。(作主语)
    [同音]
    地堡

  • 英文翻译

    1.[旧] (地方上为官府办差的人) local constable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详细解释

    ◎ 地保 dìbǎo
    [town crier] 清朝和民国初年在地方上为官府办差的人
    (1).地势险要易守。 汉 扬雄 《法言·重黎》:“或问:‘六国竝,其已久矣,一病一瘳,迄 始皇 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
    (2). 清 代及 民国 初年地方上替官府办差的人。大约相当于 秦 汉 时的亭长、 隋 唐 的里正、 宋 的保正。 清 恽敬 《新喻东门漕仓记》:“ 新喻 附城为五坊,坊有坊长;乡为五十七图,图有地保。坊长、地保如保正。”《文明小史》第一回:“忽见把大门的带进一个人来,喘吁吁跑的满头是汗,当堂跪下,那人自称:‘小的 纪长春 ,是西门外头的地保。’” 鲁迅 《呐喊·白光》:“第二天的日中,有人在离西门十五里的 万流湖 里看见一个浮尸,当即传扬开去,终于传到地保的耳朵里了,便叫乡下人捞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