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
zhōng lù
  • 拼 音:zhōng lù
  • 注 音:ㄓㄨㄙ ㄌ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半路。《楚辞·九辩》:“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按而学诵。”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十:“黄鵠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明 高启 《张节妇词》:“谁言妾有夫,中路弃妾身先殂。”
    (2).路的当中。 汉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3).当中的一路。常指军队部署。《晋书·慕容暐载记》:“ 护 穷寇假合,王师既临,则上下丧气,曾不敢闚兵中路,展其螗蜋之心。” 宋 张唐英 《蜀梼杌》卷上:“是时 关东 危急, 蜀 中未寧, 庄宗 令宦者 向延嗣 往中路诛之。”《清史稿·饶馀敏郡王阿巴泰传》:“闻敌伏兵於右,诸贝勒相约入隘必趋右,若出中路,与避敌同。”
    (4).质量中等;普通。如:中路货。

  • 英文翻译

    1.mid-way

  • 基本含义
    指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平衡的道路,也指中立、中庸之道。
  • 详细解释
    中路是由“中”和“路”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中,表示中间、平衡的意思;路,表示道路、方法。中路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平衡的道路,也可以引申为中立、中庸之道。在人生、事业或政治等方面,中路意味着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寻求平衡和稳定。
  • 使用场景
    中路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寻求平衡和稳定的态度。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政治团体或国家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采取中立立场、寻求和平解决的态度。
  • 故事起源
    中路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中庸”。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君子要追求中庸之道,也就是要求一个人在处事立场上不偏不倚,不走极端。
  • 成语结构
    中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1. 他在处理矛盾时总是能够找到中路,不偏不倚地解决问题。2. 这个国家一直以来都坚持走中路,寻求和平与稳定的发展。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中路”与“中庸之道”联系在一起来记忆,因为中路意味着追求中庸之道。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论语》中关于中庸之道的相关内容,深入理解中路的含义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玩游戏时,总是选择中路,不偏不倚地攻击敌人。2. 初中生:他在班级里处事很公正,总能够找到中路,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3. 高中生:在面对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我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中路,不走极端。4.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应该秉持中路的原则,不偏不倚地解决问题。5. 成年人:在职场上,我们要学会寻找中路,不走极端,保持平衡和稳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