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霤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中霤
  • 基本解释

    亦作“ 中廇 ”。亦作“ 中溜 ”。1.室的中央。《公羊传·哀公六年》:“於是使力士举巨囊,而至于中霤。” 徐彦 疏引 庾蔚 曰:“复地上累土,穴则穿地也。复穴皆开其上取明,故雨霤之,是以因名中室为中霤也。”《楚辞·刘向<九叹·愍命>》:“刜谗贼於中廇兮,选 吕 管 於榛薄。” 王逸 注:“中廇,室中央也。”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正中及左右建构不相衔接,其间有侧道可通中霤。”
    2.指窗。 宋 陆游 《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凡日用起居所赖者皆祭,祭门、祭灶、祭中溜之类是也。” 明 张煌言 《岛居》诗之一:“短垣繚却月,中霤贯长庚。”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窗牖向》:“窗即中霤,古者复穴当中开孔取明,谓中霤,后世以交木为之谓之窗。”
    3.古代五祀所祭对象之一。即后土之神。《礼记·郊特牲》:“家主中霤而国主社。” 孔颖达 疏:“中霤谓土神。” 汉 班固 《白虎通·五祀》:“六月祭中霤。中霤者,象土在中央也。”
    4.指宅神。 清 袁枚 《新齐谐·狮子大王》:“某为渠家中霤,每一人始生,即准东岳文书,知会其人应是何等人,应是何年月日死,共计在阳世几岁。”

  • 基本含义
    指人才出众,才华横溢。
  • 详细解释
    中霤是一个形容人才出众,才华横溢的成语。中,指居中,出众;霤,指雨雪之后的阳光。意思是像雨后的阳光一样,才华照亮人群,让人们眼前一亮。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才华出众,能力非凡。可以用来赞美在各个领域中表现出色的人,如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等。
  • 故事起源
    中霤这个成语出自《晋书·世祖纪下》。故事中,晋朝的世祖司马睿和他的大臣们一起欣赏雪景,司马睿看到雪后的阳光照耀下,雪地上的景色更加美丽,便感慨道:“中霤来照,万物生辉。”后来,人们将这句话中的“中霤”作为成语,用来形容人才出众,才华横溢。
  • 成语结构
    中霤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中用来形容人才出众,霤用来表示雨后的阳光。
  • 例句
    1. 他既有才华,又有勤奋,真是个中霤之才。2. 这位年轻的画家画技高超,被誉为艺术界的中霤。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中霤类比为雨后的阳光,才华像阳光一样照亮人们的眼睛。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才华、能力相关的成语,如“才高八斗”、“出类拔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同学画画真好,他是我们班级的中霤。2. 初中生:我觉得李华的音乐才华很出众,他是个中霤之才。3. 高中生: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是个优秀的球员,真是个中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