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国
xíng guó
  • 拼 音:xíng guó
  • 注 音:ㄒㄧㄥˊ ㄍㄨㄛ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周游于国中。《诗·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郑玄 笺:“聊出行於国中,观民事以写忧。” 隋 王通 《文中子·礼乐》:“ 陈 守令劝吏息役, 董常 闻之曰:‘吾知夫子行国矣,未尝虚行也。’”
    (2).游牧的国家。《史记·大宛列传》:“ 乌孙 在 大宛 东北可二千里,行国。”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不土著。”《汉书·西域传上·西夜国》:“ 西夜 与 胡 异,其种类 羌氐 行国,随畜逐水草往来。”《资治通鉴·汉武帝元狩元年》:“ 乌孙 、 康居 、 奄蔡 、 大月氏 ,皆行国,随畜牧,与 匈奴 同俗。” 胡三省 注:“随畜牧逐水草而居,无城郭常处,故曰行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似游牧非游牧,似城郭非城郭,介居国、行国之间,是俗一异。”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自 秦 、 汉 时起, 中国 基本上是统一富强的大国,境外邻国特别是北方的行国(游牧人的国家称行国),即使强盛一时也都远远不是 中国 的敌手。”

  • 基本含义
    指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行、社会秩序的良好状态。
  • 详细解释
    行指运转、进行,国指国家。行国即指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行、社会秩序的良好状态。表示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有序。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国家、社会的良好状态,也可用于形容个人或组织的正常运作。
  • 故事起源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一个故事,秦始皇巡游至山东时,一个老百姓问他:“陛下何以行天下之国?”秦始皇回答说:“我行国者,即使国家正常运行,社会秩序良好。”从此后,“行国”成为了一个成语。
  • 成语结构
    动词+名词,表示动作和对象。
  • 例句
    1. 这个国家的行国之道值得我们学习。2. 只有社会安定,国家才能行国。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行”字的意思是运行、进行,再联想“国”的意思是国家。将“行国”理解为国家正常运行,社会秩序良好的状态。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国家政权、社会秩序相关的成语,如“国是家非”、“国泰民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能为国家的行国尽一份力。2. 初中生:只有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行,社会秩序的良好状态,我们才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3. 高中生: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为实现国家行国之道而努力奋斗。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为国家的行国做出贡献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