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琴
xuán qín
  • 拼 音:xuán qín
  • 注 音:ㄒㄨㄢˊ ㄑㄧ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春秋 魏 师经 鼓琴, 魏文侯 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 师经 援琴而撞 文侯 , 文侯 欲烹之, 师经 曰:“昔 尧 舜 之为君也,惟恐言而人不违。 桀 紂 之为君也,惟恐言而人违之。吾撞 桀 紂 ,非撞吾君也。” 文侯 悟,悬琴于城门以为鉴戒。见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后以“悬琴”为旌表忠直之典。

  • 基本含义
    指在危险的境地或不利的环境中,仍然能保持平静、从容自若。
  • 详细解释
    悬琴一词源于古代传说。相传,有一位名叫伯牙的音乐家,他弹琴技艺非常高超,被誉为“琴声动天”,而他最好的朋友是名叫钟子期的琴师。有一天,伯牙得知了钟子期去世的消息,他非常伤心,决定放弃音乐事业。然而,在伯牙绝望的时候,他听到有人在敲击琴弦,原来是一位农夫在弹奏钟子期的琴。这个农夫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但他弹奏的琴声却感动了伯牙,使他意识到音乐的美妙之处并重新燃起了对音乐的热情。悬琴一词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演变而来,用来形容在困境中能保持冷静和从容的心态。
  • 使用场景
    悬琴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困境或不利情况下能够保持冷静、从容自若的心态。比如,当面临考试压力时,一个能够保持冷静、有条不紊地应对考试的学生就可以说他悬琴;或者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一个能够保持冷静、沉着应对问题的职场人士也可以说他悬琴。
  • 故事起源
    悬琴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其中的主要人物伯牙和钟子期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他们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著名琴师。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一个寓意深远的成语。
  • 成语结构
    悬琴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悬”和“琴”两个词组成。
  • 例句
    1. 尽管面临了很大的困难,他仍然能够保持悬琴的心态,坚持完成了任务。2. 在比赛的最后关头,他展现出了悬琴的气质,最终取得了胜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悬崖边上,手持一把琴,却能够保持平静和从容。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对中国古代音乐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以及他们在古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能够保持悬琴的心态,努力学习。2. 初中生:在考试时,她保持悬琴的心态,不受其他同学的干扰,专心答题。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他能够保持悬琴的心态,冷静应对各个科目的考试。4. 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能够保持悬琴的心态,不被困难击倒,持续努力寻找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