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义
zhú yì
  • 拼 音:zhú yì
  • 注 音:ㄓㄨˊ 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竹丛生不相离异。比喻有情义。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竹义》:“ 太液池 岸有竹数十丛,牙笋未尝相离,密密如栽也。帝因与诸王闲步於竹间,帝谓诸王曰:‘人世父子兄弟尚有离心离意,此竹宗本不相疏。人有怀贰心生离间之意,覩此可以为鑑。’诸王皆唯唯,帝呼为竹义。”

  • 基本含义
    竹子的品质和道德
  • 详细解释
    竹义是指竹子的品质和道德,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具有坚韧不拔、谦虚谨慎的品质。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特别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坚持正义和道德。
  • 故事起源
    竹义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竹林。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因其清雅、坚韧、谦逊等特质,被用来比喻人的品质。竹义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竹林七贤》。这个故事讲述了七位隐士在竹林中修行的故事,他们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被比喻为竹子的品质和道德。
  • 成语结构
    竹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竹”表示竹子,“义”表示品德、道德。
  • 例句
    1. 他一直秉持着竹义的原则,从不做任何不正当的事情。2. 在困难的时候,只有坚守竹义的人才能够勇往直前。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竹子的特质,如坚韧、谦逊等,来记忆竹义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谦逊有礼,这样可以帮助记忆竹义的意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竹子相关的文化和艺术,如竹子的传统制作工艺、竹笛的演奏等。也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松柏”、“梅兰竹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是个有竹义的孩子,他总是乐于助人。2.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永不放弃。3. 初中生: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保持竹义的品质,坚持正义和道德。4. 高中生:只有具备竹义的人才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坚定。5. 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我们应该培养竹义的品质,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