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抳
yī nǐ
  • 拼 音:yī nǐ
  • 注 音:ㄧ ㄋ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见“ 猗狔 ”。

  • 基本含义
    指人的样子或动作狼狈、不得体。
  • 详细解释
    猗抳一词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猗嗟》:“猗嗟委矣,宜人宜尔。”其中“猗嗟”即为猗抳的古代用法,意为狼狈、不得体。成语“猗抳”形容人的样子或动作不雅观,没有体面的样子。
  • 使用场景
    猗抳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举止或行为不得体,不合礼仪或不得体的场合。例如,当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吃东西发出嘎嘣嘎嘣的声音,或者一个人行走时不稳定摇摇晃晃,都可以形容为猗抳。
  • 故事起源
    猗抳一词起源于古代《诗经》中的《猗嗟》一诗。该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但她的举止不雅,不符合礼仪规范,因此形容为猗抳。
  • 成语结构
    猗抳为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走起路来猗抳不堪。2. 她在宴会上大声咳嗽,举止猗抳,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猗抳”与“狼狈不得体”的意思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狼狈不堪的样子,举止不得体,这样就能够记住“猗抳”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诗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操场上摔倒了,摔得猗抳的样子,大家都笑了。2. 初中生:他的打扮很猗抳,穿着一身怪异的衣服,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3. 高中生:她在校园里大声喧哗,举止猗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