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裳
yī shang
  • 拼 音:yī shang
  • 注 音:ㄧ ㄧ 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衣裳 yīshang
    [clothing]衣服的通称
    身上衣裳。——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与衣裳。——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振衣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 近义词

    衣着、一稔

  • 英文翻译

    1.[口] clothing; clothes

  • 详细解释

    (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毛 传:“上曰衣,下曰裳。”《陈书·沉众传》:“其自奉养甚薄,每於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屨。”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妇衣》:“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 越 人服青为然。”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
    (2).《易·繫辞下》:“ 黄帝 、 尧 、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汉 焦赣 《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
    (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於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輜軿击轊,坐客恒满。” 清 朱焘 《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
    (4).借指中国。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朱厓 之絶, 捐之 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絶 西域 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衣裳,谓中国也。”参见“ 中国 ”。

  • 基本含义
    指衣服,也可用来形容衣着。
  • 详细解释
    衣裳是指人的衣服,也可以用来形容衣着整齐、华丽。在古代,衣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因此成为了形容人们穿着的词语。
  • 使用场景
    衣裳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衣着整齐、漂亮,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个场所的装饰华丽。例如,你可以说:“他穿着一身华丽的衣裳。”或者,“这个房间装饰得衣裳华丽。”
  • 故事起源
    据说,衣裳这个成语起源于南朝梁代的一位宫女。这位宫女因为非常爱美,每次出宫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有一天,她在宫门口遇到了皇帝,皇帝看到她穿着华丽的衣裳,非常欣赏。于是,他问宫女:“你的衣裳是谁做的?”宫女回答道:“是我自己做的。”皇帝听后大为赞赏,因为他觉得一个人的衣裳应该由自己亲自制作。从此以后,人们就用“衣裳”来形容一个人的衣着整齐、漂亮。
  • 成语结构
    衣裳是一个名词,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衣着的代称。
  • 例句
    1. 他穿着一身华丽的衣裳,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2. 这个房间装饰得衣裳华丽,让人感到非常舒适。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穿着华丽的衣裳,整齐地站在你面前,这样就能够记住衣裳这个词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的传统服饰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汉服、唐装等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人们的穿着习惯和风格。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穿着新衣裳去参加儿童舞会。2. 小学生:她的衣裳很漂亮,每天都换不同的衣服。3. 初中生:他的衣裳整齐干净,给人留下了好印象。4. 高中生:在毕业典礼上,同学们都穿着漂亮的衣裳,庄重而庄严。5. 大学生:她的衣裳时尚而有个性,总是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