鹁姑
bó gū
  • 拼 音:bó gū
  • 注 音:ㄅㄛˊ ㄍ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见“ 鵓鴣 ”。

  • 基本含义
    形容人说话或行动鲁莽、粗鲁、不合礼仪。
  • 详细解释
    鹁姑是指鸟类中的一种大型鹤鸟,因其外形高大威武,而且性情粗犷,行为鲁莽,所以成为了形容人鲁莽、粗鲁、不合礼仪的成语。
  • 使用场景
    鹁姑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粗鲁、鲁莽,特别是在正式场合或需要遵守礼仪的场合,用来批评或警示人要谨言慎行,遵守社会礼仪。
  • 故事起源
    鹁姑一词最早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传,汉朝时期,司马相如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才华受到了当时的皇帝赏识。有一天,司马相如在皇帝面前说话时鲁莽无礼,不顾礼仪。皇帝对他说:“你的言行就像鹁姑一样粗鲁。”从此,鹁姑一词成为了形容人鲁莽、粗鲁、不合礼仪的成语。
  • 成语结构
    鹁姑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词组成,其中“鹁”是形容词,表示粗鲁、鲁莽;“姑”是名词,表示一种大型鹤鸟。
  • 例句
    1. 他的言行粗鲁无礼,真是个鹁姑。2. 在公众场合要注意言行,不要做个鹁姑。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鹁姑”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只高大威武的鹤鸟,它的性情粗犷,行为鲁莽,非常不合礼仪,这样就能够很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礼仪相关的成语,如“礼尚往来”、“举止得体”等,以提高言行举止的文明程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举止粗鲁,就像个鹁姑一样。初中生:他的行为鲁莽,完全不顾礼仪,真是个鹁姑。高中生:在正式场合要注意言行,不要做个鹁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