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
zì gōng
  • 拼 音:zì gōng
  • 注 音:ㄗㄧˋ ㄍㄨㄙ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毛 传:“公,公门也。” 马瑞辰 通释:“勤于治事,不遑家食,则有公膳可食。《诗》言退食自公,正著其尽心奉公。”后常以“自公”用作尽心奉公之意。《汉书·循吏传·朱邑》:“大司农 邑 ,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疆外之交,束脩之餽,可谓淑人君子。”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 基本含义
    自公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指代自己公正廉明,没有私心私欲的行为和态度。
  • 详细解释
    自公是由“自”和“公”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自”表示自己,指个体;“公”表示公正、公平,指社会公共利益。自公一词强调一个人应该不偏不倚地为公众利益服务,不被私心私欲所左右,做到公正廉明。
  • 使用场景
    自公一词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不受私心驱使,公正地对待他人,不偏不倚地维护公共利益。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的廉洁奉公和公正无私的行为。
  • 故事起源
    据史书记载,自公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古代文献,其中有关于孔子的故事提到了自公一词。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行一直被视为楷模。自公一词的起源与孔子的思想和行为有关,强调了他对公正和廉洁的追求。
  • 成语结构
    自公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一直以来都以自公的态度对待工作,赢得了同事和上司的称赞。2. 在公务员考试中,廉洁奉公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只有具备自公的品质才能获得聘任。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自”字与“自己”联系起来,表示个体;将“公”字与“公正”联系起来,表示公平正义。将这两个意思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公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和他们对自公的解释,如孔子、孟子等。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自公相关的成语,如“廉洁奉公”、“公正无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学习孔子的自公精神,努力做一个公正的人。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廉洁奉公,保持自公的态度,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在大学里,我们要树立自公的意识,不受诱惑,坚守正道。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以自公为准则,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5. 成年人:只有具备自公的品质,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并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