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讬
zì tuō
  • 拼 音:zì tuō
  • 注 音:ㄗㄧˋ ㄊㄨㄛ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自托 ”。自己有所依托。《战国策·赵策四》:“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 何以自託於 赵 ?” 汉 东方朔 《七谏·谬谏》:“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巖穴而自託。” 晋 束晳 《玄居释》:“昔 周 汉 中衰,时难自託,福兆既开,患端亦作。”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苟其才行足以自托于乡里者,未有肯去亲戚而从召募者也。”

  • 基本含义
    自己批评自己,自我反省。
  • 详细解释
    自讬是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的表达方式。它强调一个人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过错或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以便改正自己的行为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自讬是一种谦虚和自省的态度,它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和追求。
  • 使用场景
    自讬常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做错事情后能够勇于承认错误并主动改正的情况。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个人生活、工作环境、学习中等。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或错误时,他可以使用自讬来表达自己的悔过之情,并表示自己将努力改正错误。
  • 故事起源
    《论语·子罕第十九》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中的“四十而不惑”是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之后,不再迷惑,能够认清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主动进行自我批评和反省。这就是自讬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自讬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自”表示自己,“讬”表示批评或反省。通过将这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自我批评和反省的成语。
  • 例句
    1. 他总是能够勇于自讬,这是他能够不断进步的原因。2. 领导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自讬,并表示会改正,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
  • 记忆技巧
    为了记忆自讬这个成语,你可以将它与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的概念联系起来。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镜子前自己审视和评价自己的过错,并从中吸取教训。通过与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相关的形象联想,你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你可以学习更多与自讬相关的成语,如“自省”、“自责”等。这些成语都与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有关,可以帮助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做错了事情,我要自讬并向老师道歉。2. 小学生:我考试没考好,我要自讬自己没有好好复习。3. 初中生:我犯了错误,我要自讬并向家长道歉。4. 高中生:我没有完成作业,我要自讬自己没有好好安排时间。5. 大学生:我在团队项目中犯了错误,我要自讬并向团队成员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