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议
zòu yì
  • 拼 音:zòu yì
  • 注 音:ㄗㄡˋ 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奏议 zòuyì
    (1) [memorialize the emperor]∶臣子向帝王上书陈述事情,议论是非
    (2) [memorial to the throne]∶奏章

  • 详细解释

    (1).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条议其是非,谓之奏议。《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有司奏议曰:‘追跡先代,无郊其五运之祖者。’”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王仲舒 ﹞在礼部奏议详雅,省中伏其能。”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废枢密院》:“先是 桑维翰 免枢机之务,以 刘处让 代之,奏议多不称旨。”
    (2).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誄尚实,诗赋欲丽。”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序》:“ 文莹 收古今文章著述最多……其间神道碑、墓誌、行状、实録及奏议、碑表、野编、小説之类,倾十纪之文字,聚众学之醇郁。” 清 姚鼐 《<古文辞类纂>序目》:“奏议类者,盖 唐 虞 三代 圣贤陈説其君之辞…… 汉 以来有表、奏、疏、议、上书、封事之异名,其实一类。”

  • 基本含义
    指通过协商达成的共同意见或协议。
  • 详细解释
    奏议是指在多方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的共同意见或协议。它强调了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奏议通常是在重要的会议、谈判或合作项目中达成的,涉及到各方的权益和责任的分配。
  • 使用场景
    奏议常用于政治、经济、商业等领域的合作与谈判中。例如,国际峰会上的各国领导人可以达成奏议,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商业合作中,合作伙伴之间可以达成奏议,明确各自的权益和责任。
  • 故事起源
    《左传·昭公十四年》记载了一个关于奏议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被逐出国境,流亡他国。他在途中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老人拿出一张奏议给了重耳,并告诉他只有通过奏议才能重返故乡。重耳按照奏议上的指示行事,最终成功地回到了晋国。这个故事表达了奏议的重要性和它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
  • 成语结构
    奏议是一个名词,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奏”意为提交、呈报,第二个字“议”意为商议、协商。
  • 例句
    1. 双方代表在会议上达成了一项重要的奏议。2. 根据双方的奏议,合作项目将在明年开始实施。
  • 记忆技巧
    记住奏议的意思可以通过联想“奏”字的发音,它与“走”字的发音相似。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在达成奏议后“走”向成功的方向。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奏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国际关系、商业合作、政府决策等。同时,你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奏议相关的成语,如“协商一致”、“共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同学之间达成了一个奏议,每天轮流打扫教室。2. 初中生:学校组织了一次班会,同学们一致通过了一个奏议,为校园环境做出贡献。3. 高中生:学生会代表们在会议上达成了一个奏议,决定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权益。4. 大学生:学生社团的成员们商讨后达成了一个奏议,决定举办一场文化艺术展览。5. 成年人:公司的董事会通过了一项重要的奏议,决定将投资扩大到国际市场。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奏议”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