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
zú zú
  • 拼 音:zú zú
  • 注 音:ㄗㄨˊ ㄗ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足足 zúzú
    [full;solid] 不少于
    足足两个小时的工作

  • 英文翻译

    1.fully

  • 详细解释

    (1).相传为雌凤鸣声。 汉 王充 《论衡·讲瑞》:“案《礼记·瑞命篇》云:‘雄曰凤,雌曰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序》:“凤雄鸣节节,雌鸣足足,行鸣曰归嬉,止鸣曰提扶。”亦用以指凤凰。 明 杨慎 《秇林伐山·足足般般》:“ 薛道衡 文:‘足足怀仁,般般扰义。’足足,凤也;般般,麟也。”
    (2).确实,实在。《西游记》第四九回:“ 三藏 道:‘快些儿下手!再停一日,足足闷杀我也!’”《西游记》第七五回:“三怪把 行者 扳翻倒,四马攒蹄捆住;揭起衣裳看时,足足是个弼马温。”
    (3).十足。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二折:“﹝ 蔡邕 云﹞有甚难解处,这布足足一丈,单主着 董卓 数足,早晚死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吴宣教 足足取勾了二千数目。”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二:“ 三仙姑 下神,足足有三十年了。”

  • 基本含义
    形容数量多、程度深。
  • 详细解释
    足足是一个副词,用来表示数量多、程度深。它可以用来修饰时间、空间、数量等,强调数量或程度超过一般情况。
  • 使用场景
    足足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用来描述时间:我去年足足等了一个小时才见到他。2. 用来描述空间:这个房间足足有50平方米。3. 用来描述数量:他足足吃了两碗饭。
  • 故事起源
    足足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在《诗经·小雅·伐木》中有一句“足矣丰年”,意思是丰收的年景已经足够了。后来,人们将“足矣丰年”中的“足矣”演变为“足足”,用来表示数量多、程度深。
  • 成语结构
    足足是一个叠词,由相同的字组成,形式上呼应了其含义。
  • 例句
    1. 他足足工作了一整天,累得直接倒在床上。2. 这个箱子足足有30公斤,太重了,我提不动。3. 我们足足走了一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足足”与“数量多、程度深”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脚趾头很多,表示数量多;同时,脚趾头足够长,表示程度深。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数量和程度有关的成语,如“多多益善”、“深思熟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足足写了一个小时的作业。2. 初中生:我足足练习了一个月的钢琴,终于能弹好一首曲子了。3. 高中生:他足足跑了两千米,才到达终点。4. 大学生:我足足读了一整个暑假的书,才完成我的论文。5. 成人:他足足等了两个小时,才见到了他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