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就业族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当翻译,开网店,当自由撰稿人,做家教等,没有通过规范就业渠道获得固定职业,而通过同时打数份短暂“零工”获得收入的大学生隐性就业族越来越多。之所以称之为隐性就业者,是因为他们的职业状态并未反映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记录或其他管理劳动就业的形式中。

  • 详细解释


     基本简介

    在金融危机和历年累积未就业者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很大,手中没有“offer(指用人单位发给求职者的接收函)”而选择做隐性就业的人不在少数。

    收入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没有固定的工作,也不像上班族那样收入稳定,但不少隐性就业族靠打零工就过上了优越的生活。“隐性就业族的生存状况参差不齐,有好有坏。”山东大学人事处的王旭锋表示,学习艺术、翻译、设计和软件开发等专业的学生由于有“一技在身”,要价又比相关企业要低,往往有机会从事各类中短期项目,较易采取隐性就业的方式解决生计,甚至过上比捧“铁饭碗”更优越的生活。

    原因不尽相同

    [1]中国就业网一项调查显示,有37.84% 的高校毕业生赞成隐性就业。而隐性就业族作此选择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有甘之如饴者,也有被逼无奈者,还有人把隐性就业当作寻找正式工作的过渡。

    “绝大多数隐性就业族的初衷是找一家常规、稳定的单位,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才选择了隐性就业。”青岛大学商学院殷少刚教授认为,隐性就业是动态的,随着就业形势和隐性就业族自身心理的变化,他们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更加理性的规划。

    需要更多理解和支持

    虽然没有正式工作,但成为隐性就业者,就意味着告别了“毕业即失业”的窘境。人们普遍认为,隐性就业确实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但没有触及根本,隐性就业族本身就面临着很多“麻烦”。

    “表面来看,一些隐性就业族的收入较高,比很多上班族都要好,这是没有考虑单位福利、住房公积金等,没有意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鹿立表示,隐性就业族多为年轻人,“要是生病了怎么办?老了怎么办?接不到活儿了怎么办?”

    由于隐性就业族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固定的劳动关系,也没有固定的劳动场所、劳动时间和劳动报酬,往往会处于弱势地位。“隐性就业族,尤其是其中收入较低的,在一些人眼里等同于不务正业。”殷少刚表示,社会对隐性就业族、自由职业者没有形成一种理解、关怀的氛围,更别提支持了。长期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致公党山东省委副主委肖培树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却相对落后,这给隐性就业族的生长提供了很大空间。正因为如此,全社会应该对隐性就业族给予更多理解,“学生有什么错?这是国情使然”。

    肖培树指出,要对隐性就业族及其收入做一个系统的统计非常困难,因为他们的流动性比较大,收入也不稳定。“应该将隐性就业族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引导的方式吸引其参保和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从制度的层面给予他们更多支持,这是比较可行的。”

  • 基本含义
    指那些没有正式就业、从事非正规工作的人群。
  • 详细解释
    隐性就业族是指那些没有正式就业、从事非正规工作的人,比如自由职业者、临时工、打工者等。他们通常没有稳定的工作岗位和固定的收入来源,生活状态相对较为不稳定。隐性就业族一词常用于社会学、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用来描述这一特定群体。
  • 使用场景
    隐性就业族一词常常在社会学、劳动经济学等学科中使用,用来研究和描述那些没有正式就业、从事非正规工作的人群。同时,在社会讨论和政策制定中,也常常会提到隐性就业族,以关注和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 故事起源
    隐性就业族一词的起源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故事或传说与其相关。
  • 成语结构
    隐性就业族是一个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每个词的含义分别为“隐性”、“就业”和“族”,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随着经济发展,隐性就业族的规模逐渐增加。2.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促进隐性就业族的转岗和就业机会。3. 隐性就业族的生活状态相对较为不稳定,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隐性就业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隐身在工作岗位上,没有被人注意到,这个人代表隐性就业族。
  • 延伸学习
    如果对隐性就业族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社会学、劳动经济学的知识,以深入了解这一特定群体的情况和问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的朋友是一个隐性就业族,他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工作。2. 初中生: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隐性就业族的报道,觉得他们的生活很不容易。3. 高中生:隐性就业族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我们应该关注和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