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书
huán shū
  • 拼 音:huán shū
  • 注 音:ㄏㄨㄢˊ ㄕ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报书,致信。《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乃遣人持黄金五十斤送 博 ( 张博 ), 博 喜,还书谢。” 颜师古 注:“还书,报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谢万 寿春 败后,还书与 王右军 云:慙负宿愿。” 王闿运 《莫姬哀词》:“归及秋深,别当冬始。 夏口 还书, 淮阳 咏史。”
    (2).指答复的信。《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四·乌夜啼》:“此日无啼音,裂帛作还书。” 南朝 梁 吴均 《山中杂诗》之三:“奈何 梁 隐士,一去无还书。”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二:“留 赵 一日,赠縑数匹,以还书託焉。”
    (3).归还所借的书。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十七八九夜,还书復借书。”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今人云:借书还书,等为二痴。”
    (4).谓生徒对着老师背书。《新华日报》1987.5.15:“此后,两个多月的时间, 丽堂 每天对着爷爷‘还书’。”

  • 基本含义
    归还借出去的书籍或文物。
  • 详细解释
    还书是指将借出去的书籍或文物归还给原主人。这个成语也可以引申为还回应得之物或还回欠款。在日常生活中,还书也可以比喻表示归还某人应得的东西,包括道义、恩情或利益等。
  • 使用场景
    还书这个成语常常出现在图书馆、学校和文化场所的场景中。它可以用于描述读者归还图书馆借阅的书籍,也可以用于形容归还给老师的作业或归还给朋友的物品。此外,还书还可以用于形容归还欠款、还清债务或支付应得的报酬等场景。
  • 故事起源
    还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律历志》中。相传汉朝时期,有一个叫做王充的人,他非常喜欢借书阅读。有一次,他向朋友借了一本珍贵的书籍,但一直没有归还。朋友多次催促王充归还书籍,但王充总是拖延不归还。朋友生气地对他说:“你何时才能还书给我?”从此,人们用“还书”来比喻归还借出去的东西。
  • 成语结构
    动词+名词
  • 例句
    1. 我明天要去图书馆还书。2. 他终于还书了,我等了他好久。3. 请你还书之后再借新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借书相关的场景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自己在图书馆借阅了很多精彩的书籍,但是因为忘记还书而拖延了很久,最终朋友生气地问你:“你何时才能还书给我?”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除了成语“还书”之外,还有一些与借书相关的成语,如“借鸡生蛋”、“借花献佛”等。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今天要还书给图书馆阿姨。2. 小学生:我昨天忘记还语文书了,今天一定要还书给老师。3. 初中生:我每次借完书都会按时还书,不喜欢拖延。4. 高中生:我最近在还一本很有趣的小说,希望能赶快读完并还书给朋友。5. 大学生:我每个学期都会借很多书,但是一定要记得按时还书,不能超过借阅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