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zhōng qiū
  • 拼 音:zhōng qiū
  • 注 音:ㄓㄨㄙ ㄑㄧㄡ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中秋 zhōngqiū
    [mid-autumn] 农历八月十五日
    会中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详细解释

    指农历八月十五日。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七:“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中秋》:“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四折:“俺两口儿今年做一个中秋八月圆。” 老舍 《四世同堂》三九:“在他的端阳节那组卡片中,五毒饼正和中秋的月饼与年节的年糕一样,是用红字写着的。”
    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天官·司裘》:“中秋献良裘。” 郑玄 注:“中,音仲。” 唐 顾况 《望初月简于吏部》诗:“泬寥中秋夜,坐见如钩月。” 叶圣陶 《饭》:“这时候正是中秋的天气。”

  • 基本含义
    形容事物达到最好、最美好的时刻。
  • 详细解释
    成语“月到中秋”源自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月到中秋时,月亮圆圆的,代表着团圆和美好。因此,“月到中秋”这个成语形容事物达到最好、最美好的状态或时刻。
  •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人们的生活、事业、爱情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或时刻。比如,一个人的事业蒸蒸日上,可以说他的事业已经“月到中秋”。
  • 故事起源
    成语“月到中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古代的中国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在天空,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后来,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只剩下一个太阳在天空中运行。为了表达对后羿的感激之情,人们在每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祭月活动,同时也庆祝丰收和团圆。因此,中秋节成为了中国人民团圆和美好的象征,也给了“月到中秋”这个成语更深的文化内涵。
  • 成语结构
    主语 + 动词 + 中秋
  • 例句
    1. 他的事业已经月到中秋,赢得了广泛的赞誉。2. 她的美貌和智慧使得她的魅力月到中秋。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月亮圆圆的形状和中秋节的团圆美好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食品,如月饼、赏月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月到中秋”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是中秋节,我们家吃了月饼,一家人团团圆圆,真是月到中秋啊!2. 初中生:我最喜欢的歌手举办演唱会了,我买到了最靠近舞台的票,感觉真是月到中秋。3. 高中生:我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家人和老师都为我感到骄傲,我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月到中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