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辞
guò cí
  • 拼 音:guò cí
  • 注 音:ㄍㄨㄛˋ ㄘ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过词 ”。过头话;过当之言。《礼记·哀公问》:“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洪榜》:“曾无溢美,必有过辞。” 罗惇曧 《文学源流》:“夫 仲舒 《繁露》,多陈五行, 康成 注经,杂引纬侯,若概云伪妄,无乃过词。”

  • 基本含义
    过分谦虚或客套的辞让。
  • 详细解释
    过辞是指在言辞中过分谦虚或客套,以至于有时会显得虚伪。它是用来形容人在言语表达中过分谦逊或客套,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态度,而采用过分客套的辞令,使人感到虚伪。
  • 使用场景
    过辞常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过分谦虚或客套的人。在正式场合或与长辈、上级交往时,适当的客套和谦虚是必要的,但过分的过辞会让人觉得虚伪,并且可能导致对方误解。
  • 故事起源
    过辞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文中。“曾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这段话中的“空空如也”即是过辞的意思,指的是言辞虚伪,没有实际内容。
  • 成语结构
    过辞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说话总是过辞,让人感到很不舒服。2. 在领导面前,他总是过辞,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过辞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说话时,嘴巴里只说空洞的辞令,没有实际的内容,这样就能够记住过辞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如果想要更深入地学习成语,可以查阅相关的成语词典或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以了解其更多的用法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夸我画得好看,我就说“过辞了,其实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2. 初中生:面试时,我不敢直接说自己的优点,只能用过辞的方式来表达。3. 高中生:他在演讲比赛中总是过辞,让人感到他没有实际的能力。4. 大学生:在与教授交流时,我会适当地使用过辞,以显示对教授的尊重和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