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士
yǎng shì
  • 拼 音:yǎng shì
  • 注 音:ㄧㄤˇ ㄕ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谓设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礼记·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
    (2).培养人才。《汉书·贾山传》:“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美者善养士。”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将务选士之道,必精养士之方。”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洪武 初,天下学校养士,岁贡一人。”
    (3).谓收罗、供养贤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 五代 刘洞 《石城怀古》诗:“千里 长江 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 清 吴伟业 《汴梁》诗:“此地 信陵 曾养士,只今谁解救王孙。”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 孟尝君 就是靠养士出名的。”

  • 基本含义
    培养人才,教育士人
  • 详细解释
    养士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指的是培养士人、教育人才。养士的主要含义是指通过教育和培养,使人成为有才德的士人,具备治国平天下的能力。
  • 使用场景
    养士常用于描述教育和培养人才的过程,可以用于表达对教育的重视和培养人才的期望。
  • 故事起源
    养士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三十年》这篇古代史书中。故事讲述了鲁国的哀公请教孔子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孔子回答说:“养士。”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对于培养有才德的士人的重要性的看法。
  • 成语结构
    养士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养”和名词“士”组成。
  • 例句
    1. 为了国家的未来发展,我们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养士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2. 学校的使命就是养士,培养出有才德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养士”与“培养人才”联系起来,将其与教育和培养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了解中国古代士人的培养方式和社会地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养士,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2. 初中生: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活动来养士。3. 高中生:为了进入理想的大学,我要努力学习,这样才能养士,为国家做出贡献。4. 大学生:大学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这是养士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