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官
xiāng guān
  • 拼 音:xiāng guān
  • 注 音:ㄒㄧㄤ ㄍㄨㄢ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乡官 xiāngguān
    [countryside official] 治理一乡事务的下级官吏,汉代以三老、有秩、啬夫、游微等为乡官,汉代将乡官之治处亦称为乡官,《汉书·黄霸传》颜师古注:“乡官者,乡所治处也”

  • 详细解释

    (1).古代乡中官吏办公的馆舍。官,“ 馆 ”的古字。《管子·立政》:“五乡之师出朝,遂於乡官,致乡属。” 郭沫若 等集校:“ 王引之 云:‘乡官,谓乡师治事处也。’ 俞樾 云:‘官、馆,古今字也。’”《汉书·循吏传·黄霸》:“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鰥寡贫穷者。” 颜师古 注:“乡官,乡所治处也。”
    (2).一乡所属官吏的总称。历代异制异名。如 周 之乡大夫、乡师、党正、族师、闾胥、比长; 汉 之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隋 唐 以后多为无俸役职,如 唐 之里正、坊正; 宋 之衙前、耆长、壮丁、散从、承符、弓手。 太平天囯 时期更大兴乡官,如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平时管理乡政,战时则为军官。 清 朱彝尊 《题沉上舍洞庭移居图》诗之三:“只合全家 太湖 去,免教小吏侮乡官。”《平山冷燕》第十四回:“前面那一所花园,是甚么乡官人家的?”参阅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

  • 基本含义
    指在乡村担任官职的人。
  • 详细解释
    乡官一词源自中国古代的官制,乡官是指在乡村地区担任官职的人员。乡官的地位较低,职责主要是管理和维护乡村的秩序和事务。乡官的权力和影响力相对较小,因此成语“乡官”常用来形容地位低微、权力有限的官员。
  • 使用场景
    乡官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组织或团队中地位较低的人,或者指那些权力受限、影响力较小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官员在处理问题时能力不足、效果不佳。
  • 故事起源
    乡官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制。在古代,中国的官员分为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两个层级。地方官员中的乡官地位较低,职责主要是管理和维护乡村的秩序和事务。由于乡官的权力和影响力相对较小,因此在民间形成了“乡官难做”的说法,后来演变成了现代的成语用法。
  • 成语结构
    Subject + 乡官
  • 例句
    1. 他虽然是公司的乡官,但在团队中却没有什么发言权。2.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个乡官,经验不足,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乡官这个词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乡村官员的形象,地位低微、权力有限。可以通过画一个乡官的形象并加以标记,或者将乡官与地位低微、权力有限的含义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官制和官员的分层,了解不同级别官员的职责和权力。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地位、权力相关的成语,如“官大夫小”、“官官相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是个乡官,他每天都要处理很多村里的事情。2. 初中生:乡官的地位虽然不高,但他们对乡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 高中生:乡官的职责是管理和维护乡村的秩序和事务,他们需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