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凳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拼音:yāng dèng

    解释:江南水田中供农民拔秧苗使用的一种小木凳。凳子足底设托板,以免在泥泞的水畦中下陷。拔秧苗常常要向前和左右移动,人体处于半蹲半坐状态,故凳面较狭小,是一种制作简陋的劳动坐具。

  • 基本含义
    指小孩子坐的凳子,也用来形容人非常年轻。
  • 详细解释
    秧凳是指小孩子坐的凳子,因为小孩子年幼,所以坐的凳子也相对较小。在成语中,秧凳常常用来形容人非常年轻,不成熟。
  • 使用场景
    秧凳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年轻人,特别是那些行为举止不够成熟的年轻人。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轻率冲动、缺乏经验的人,也可以用来自嘲或者调侃自己年纪小、经验少。
  • 故事起源
    秧凳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但可以猜测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秧凳有关。秧凳是用来给小孩子坐的,小孩子年幼,坐在秧凳上显得非常稚嫩。因此,人们将秧凳与年轻人的不成熟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主体为“秧凳”,没有其他修饰成分。
  • 例句
    1. 他才二十岁,还是个秧凳,不能指望他做出成熟的决策。2. 不要小看年轻人,秧凳也有坐出英雄的时候。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秧凳与小孩子坐的凳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年幼的孩子坐在秧凳上,表示年轻人的不成熟。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年轻人有关的成语和词语,如“稚嫩”、“幼稚”等,以扩展对年轻人和成熟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弟弟还是个秧凳,什么事情都不懂。初中生:他虽然年轻,但不是个秧凳,很懂事。高中生:别看他年纪小,但他不是个秧凳,很有见识。大学生:我们都是秧凳,还需要多多学习和锻炼。成年人:当年我也是个秧凳,现在想想真是太稚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