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侯论
zhāng hòu lùn
  • 拼 音:zhāng hòu lùn
  • 注 音:ㄓㄤ ㄏㄡˋ ㄌㄨㄣ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论语》第一次的改订本。共二十篇。 西汉 末 安昌侯 张禹 根据《鲁论》( 鲁 人所传《论语》)并吸收《齐论》( 齐 人所传《论语》)编定,故名。 东汉 末 郑玄 注《论语》,又混合《张侯论》和《古论》(出 孔 壁中的《论语》),成为现行的《论语》。参阅 三国 魏 何晏 《〈论语集解〉序》、《隋书·经籍志》、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叙录·论语》。

  • 基本含义
    指人们争论时互相攻击,争辩不休的情景。
  • 详细解释
    张侯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两个人物,张仪和侯嬴。他们都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互相之间有过激烈的争论和竞争。因此,“张侯论”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争论时彼此攻击、争辩不休的情景。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争论激烈、争辩不休的场合,也可用于形容两个人或团体之间的竞争。
  • 故事起源
    传说战国时期,张仪和侯嬴两位政治家在齐国争夺权力,他们经常在公开场合争论,互相攻击。后来,人们用“张侯论”来形容争论时互相攻击、争辩不休的情景。
  • 成语结构
    主语+谓语+宾语
  • 例句
    1. 他们两个人争论起来真是张侯论,一点也不让步。2. 会议上的争论激烈,场面犹如张侯论一般。3. 两个公司之间的竞争可以用张侯论来形容。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张仪和侯嬴的形象与激烈的争论场景联系起来,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和其他涉及争论、辩论的成语,如“鸣锣开道”、“蜀犬吠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张侯论,两个同学在操场上争论不休。2. 初中生:张侯论,班里两个同学为了一个问题争执不下。3. 高中生:张侯论,学校的辩论赛上两个队伍互相攻击,气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