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羶
xíng shān
  • 拼 音:xíng shān
  • 注 音:ㄒㄧㄥˊ ㄕㄢ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比喻德行令人仰慕。语本《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羶也。 舜 有羶行,百姓悦之。” 唐 白居易 《祭李侍郎文》:“呜呼!代重名义,公能佩服;德润行羶,温温郁郁;凡嚮善者,如螘慕肉。” 唐 黄滔 《莆山灵岩寺碑铭》:“山灵之感,行羶之慕,投金执斵,匪招匪劝。”参见“ 羶行 ”。

  • 基本含义
    指人行为放纵,肆意妄为,没有约束和顾忌。
  • 详细解释
    行羶是由“行”和“羶”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行”意为行为,举动,“羶”意为放纵,肆意。行羶的基本含义是指人行为放纵,肆意妄为,没有约束和顾忌。形容人放纵自己的欲望,不顾社会道德和法律规定,行为恶劣。
  • 使用场景
    行羶一词多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毫无顾忌地行为,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人。可以用来批评不守规矩的人或者形容某些行为不当的现象。
  • 故事起源
    行羶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养生主》:“行羶者,唯利是视者也。”这句话是说行羶的人只看重利益,没有正义和道德的约束。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了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放纵和不受约束的行为。
  • 成语结构
    行羶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这个人行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2. 在这个社会上,行羶者往往会受到谴责和惩罚。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行羶。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街上肆意妄为,不顾他人的感受和社会规则,行为放纵。
  • 延伸学习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成语,可以查阅相关的词典和语言学习资料。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和书籍来了解成语的使用场景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经常不做作业,总是行羶地玩游戏。2. 初中生:那个学生经常行羶,经常迟到早退,不听老师的话。3. 高中生:这个社会上有很多行羶者,他们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甚至违法犯罪。4. 大学生:行羶不仅违反社会道德,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我们应该远离这样的行为。希望这份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行羶”。如果你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