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含义
- 形容分别时间虽短,却感觉非常漫长。
-
-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比喻分别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却感觉像隔了很长的时间一样。形容思念之情浓烈,时间仿佛变得很慢。
-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亲人、朋友、爱人等分别后的思念之情。也可以用于形容等待、期盼某个重要的事情。
-
- 故事起源
- 相传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一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的弟弟被征入军队,杜甫在月夜思念弟弟,感叹分别之后的时间如此漫长,于是有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个成语。
-
- 成语结构
- 主语 + 动词 + 不见 + 如 + 隔 + 时段
-
- 例句
- 1. 分别后的第二天,我感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2. 父母出差几天,我们兄妹之间的思念之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3. 等待考试成绩的日子仿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与思念之情联系起来,想象自己与亲人分别后的强烈思念之情,将时间拉得很长很漫长,以帮助记忆。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思念、等待相关的成语,如“望穿秋水”、“盼望已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出去玩了一个星期,回来后发现小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2. 初中生:和朋友分别后的第二天,我感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3. 高中生:等待大学录取通知的日子仿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4. 大学生:暑假回家的时候,和室友分别后感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5. 成年人:出差几天,回家后发现孩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