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节
zhì jié
  • 拼 音:zhì jié
  • 注 音:ㄓㄧˋ ㄐㄧㄝ 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制度适宜。《管子·霸言》:“小国得之也以制节,其失之也以离强。” 尹知章 注:“制度合节,故得。”
    (2).节俭克制。《孝经·诸侯》:“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唐玄宗 注:“费用约俭,谓之制节。”《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3).调度管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李纲》:“其将帅正长皆素具,故平居恩威足以相服,行阵制节足以相使,若身运臂,臂使指,无不可者。”

  • 基本含义
    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规矩,守礼节。
  • 详细解释
    制节是由“制”和“节”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制节的意思是按照规定或约定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违反规矩,守礼节。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应该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 使用场景
    制节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教育场合,强调人们应该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以及在公共场合保持礼貌和谦和的态度。在家庭、学校、职场等各个场合,人们都应该制节,遵守规矩,守礼节。
  • 故事起源
    制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当时,齐国国君襄公在东山拜访晋国,由于晋国国君文公出巡,襄公在晋国等了三天也没有见到文公。襄公感到非常恼火,但出于礼节,他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制节等待。最终,文公回来后,襄公向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文公听后很惭愧,表示自己没有遵守礼节,向襄公道歉。这个故事说明了制节的重要性。
  • 成语结构
    成语“制节”的结构为“动词 + 名词”,其中,“制”是动词,表示约束、控制,“节”是名词,表示礼节、规矩。
  • 例句
    1. 作为一名公务员,他要时刻制节,为人民服务。2. 在公共场合,我们要制节自己的言行,不要给他人带来困扰。3. 孩子们在学校要学会制节,遵守校规,守礼节。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宴会上,被告知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遵守宴会的规矩和礼节,这样就能记住“制节”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礼节和规矩相关的成语,如“守礼”,“守规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在学校里制节,不乱扔垃圾,不打架。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要制节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不能沉迷游戏。3. 高中生:在考试期间,我们要制节,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学习习惯,不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