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举
yī jīng jǔ
  • 拼 音:yī jīng jǔ
  • 注 音:ㄧ ㄐㄧㄥ ㄐ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唐 代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通典·选举五》:“其但习《礼记》及《论语》、《孝经》,名一经举。”

  • 基本含义
    指一提到某个人或某个事物,就会立即引起广泛关注和议论。
  • 详细解释
    成语“一经举”源于《左传·昭公十四年》:“若一经举,百姓不安。”意为一旦提及某个人或某个事物,就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议论,使百姓不安定。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某个话题或事件的高度关注和议论。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引起广泛关注和议论的情况,通常带有负面的意义。可以用来形容某个话题在社交媒体或公众舆论中引起热议,或者某个人的言行举止受到广泛关注和评价。
  • 故事起源
    成语“一经举”源于《左传·昭公十四年》的记载。当时,齐国的昭公被人推举为君主后,人们对他的言行举止非常关注,担心他的举动会不会影响国家的稳定,从而导致社会不安。于是有人说:“若一经举,百姓不安。”后来,这个成语就形成并广泛使用。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一经举”三个汉字组成,没有其他修饰词语。
  • 例句
    1. 这位明星一经举,就引起了媒体和粉丝们的热议。2. 这个事件一经举,立即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3. 他的才艺一经举,就赢得了观众们的喝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一经举”与“引起广泛关注和议论”这个含义进行关联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一举起手,立即引起大家的注意和议论。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一经举”意思相近或相反的成语,如“鸦雀无声”、“无人问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新来的同学一经举,大家都围过去打招呼。2. 初中生:这个话题一经举,马上就引起了同学们的激烈讨论。3. 高中生:他的成绩一经举,就成为了班级里的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