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辰
fú chén
  • 拼 音:fú chén
  • 注 音:ㄈㄨˊ ㄔ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左传·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龙尾伏辰。” 孔颖达 疏:“日月聚会为辰,星宿不见为伏……丙日将旦之时,龙尾之星伏在合辰之下。”本谓星宿隐伏在日月交会处。亦以指隐伏的星辰。 汉 应瑒 《正情赋》:“愍伏辰之方逝,哀吾愿之多违。”

  • 基本含义
    指冬天的时候日子短,太阳升起得晚,落得早。
  • 详细解释
    伏辰是指冬天的时候,太阳升起得晚,落得早,白天的时间较短。这个成语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伏”指的是太阳的升起,也可以理解为“隐藏”,而“辰”是指时间的单位,也可以理解为“早晨”。因此,伏辰可以形象地表达冬天白天短暂的特点。
  • 使用场景
    伏辰这个成语主要用于形容冬天白天短暂,天黑得早的情景。可以用于描述冬天的气候特点,也可以用于比喻时间的短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伏辰来形容冬季太阳升起得晚,落得早,天黑得快。
  • 故事起源
    伏辰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的一个故事。据说,春秋时期,孟子和荀卿一起去拜访齐国的庄子。当他们行至齐国的一座山上时,庄子看见山上的阳光被山体遮挡,只有一部分山脚下的地方才能见到阳光,于是庄子说:“伏辰之地,阳光短暂。”这个故事中的“伏辰”就是指冬天的阳光短暂。
  • 成语结构
    动词+名词
  • 例句
    1. 冬天的伏辰,太阳升起得晚,落得早。2. 这个城市的冬天伏辰很长,天黑得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太阳升起得晚,落得早,白天的时间短暂,就像是太阳在冬天藏在地下一样。
  • 延伸学习
    你可以学习更多与时间相关的成语,例如“旭日东升”、“日暮途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冬天的伏辰,太阳升起得晚,我要早起上学。初中生:冬天的伏辰,太阳落山得早,我们要尽早回家。高中生:冬天的伏辰,太阳升起得晚,落得早,让人感到时间过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