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脚布
guǒ jiǎo bù
  • 拼 音:guǒ jiǎo bù
  • 注 音:ㄍㄨㄛˇ ㄐㄧㄠˇ ㄅ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旧时女子缠足用的布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洗了裹脚布,又晾到客座椅靠背上。” 姚雪垠 《长夜》十六:“包袱没包好,有一条裹脚布和一双小孩裤腿子从里边搭拉出来。”亦省作“ 裹脚 ”。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2).指男子裹腿或穿布袜前包脚的布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遂脱下两隻裹脚接了,穿在龟壳中间,打个扣儿,拖了便走。”《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心生一计,将裹脚解了下来,自己缚在树上。”参见“ 裹足布 ”。

  • 基本含义
    指过时、不适应新环境的人或事物。
  • 详细解释
    裹脚布是古代中国妇女裹脚的一种布料,现在已经过时。裹脚布紧紧束缚住妇女的脚,使其无法自由行动,也影响到脚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因此,裹脚布成为了形容过时、不适应新环境的人或事物的比喻。
  • 使用场景
    裹脚布常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迂腐守旧、不愿接受新事物、不适应时代变化的人或事物。可以用来描述某人的思想观念陈旧,拒绝接受新的理念和观点。
  • 故事起源
    裹脚布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中国,妇女裹脚是一种普遍的习俗,认为小脚是美的象征。然而,裹脚对妇女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限制了她们的自由。因此,裹脚布逐渐成为了形容过时、不适应新环境的人或事物的比喻。
  • 成语结构
    裹脚布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裹”和“脚布”。
  • 例句
    1. 他还在使用那旧的手机,真是裹脚布般的守旧。2. 这种旧的教育体制已经过时了,像裹脚布束缚着我们的思想。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用裹脚布把自己的脚紧紧包裹起来,无法自由行动,就像那些过时、不适应新环境的人或事物一样。
  • 延伸学习
    除了裹脚布,还有许多其他的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过时、不适应新环境的人或事物,如“井底之蛙”、“守株待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妈妈,那个老师还在用黑板和粉笔,真像个裹脚布。2. 初中生:这个游戏已经过时了,玩它的人都像裹脚布一样。3. 高中生:那些不接受新思想的人真是裹脚布般的守旧。4. 大学生:这种观点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坚持它的人真是裹脚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