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
zhì yí
  • 拼 音:zhì yí
  • 注 音:ㄓㄧˋ 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质疑 zhìyí
    [query;fall in question] 提出疑问,请人解答
    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汉书·陈遵传》
    向上级对这个问题进行质疑

  • 近义词

    质问

  • 反义词

    相信、信任

  • 英文翻译

    1.call in question; query

  • 详细解释

    谓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管子·七臣七主》:“芒主通人情以质疑,故臣下无信,尽自治其事。”《南史·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明史·文苑传四·焦竑》:“从督学御史 耿定向 学,復质疑於 罗汝芳 。” 朱光潜 《克罗齐哲学述评》第七章:“现在所要说的只是个人读 克罗齐 所遇到的一些疑难,分条陈述,聊当质疑。”

  • 基本含义
    怀疑、质问,对某事或某人提出疑问或质疑。
  • 详细解释
    质疑是指对某事或某人提出疑问、质问,表示对其真实性、合理性或可行性存有怀疑。质疑是一种思考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或疑点来推动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 使用场景
    质疑常常出现在辩论、讨论、调查等情境中,用于对某事或某人的观点、言行、决策等进行审视和评判。质疑也可用于对传统观念、权威说法等进行挑战,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思想创新。
  • 故事起源
    质疑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在古代,儒家学派强调顺从和尊重传统,而道家学派则主张怀疑和质疑一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道家思想家庄子的《庄子·外物》中的一段对话:“庄子曰:‘齐景公待我庄周于南阳,使吏驱而送我。足下有车乎?’对曰:‘有之。’‘有褒姒之乘乎?’对曰:‘有之。’‘奚则不见乎?’对曰:‘车非亲也,臣非其主也,何以见之?’‘然则以车为不得见乎?’对曰:‘以车观车,亦物也。’庄子曰:‘执物之道,以求知者,物无非是,非物之道,以求知者,物无非非是。故质疑者,圣人之道也。’”这段对话中,庄子通过质疑的方式,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思考和追求真理的态度。
  • 成语结构
    质疑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质”和动词“疑”组成。
  • 例句
    1. 他对这个提案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2. 在辩论中,他一直质疑对方的观点,力图揭示其中的漏洞。3. 学术界对这个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它存在一些问题。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质疑”这个词语。可以将“质”字与“质量”联系起来,表示对事物的品质进行质疑;将“疑”字与“怀疑”联系起来,表示对事物的真实性进行怀疑。这样联想记忆可以帮助记住“质疑”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质问”、“质量”、“疑问”等,以扩大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质疑这个数学题的答案是否正确。2. 初中生:老师提出的观点有待质疑,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3. 高中生:科学研究的精髓在于质疑现有理论,不断追求新的突破。4. 大学生:在学术界,对新理论的质疑是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动力。